关于攀枝花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14-03-26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2014年2月25日在攀枝花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覃发树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攀枝花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4年计划草案》,请予审查,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代表提出意见。

  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3年,是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极为严峻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揽,牢牢把握“稳中快进,提质增效,争先进位,跨越提升”的工作基调,积极应对多重压力和严峻挑战,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着力推进“三个加快建设”、“三个走在全省前列”,打好“六大硬仗”,全市在超预期困境中呈现出经济平稳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环境不断优化、社会较快发展的态势。但是,由于经济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各种困难叠加的影响短期内无法消除,年初确定的各项指标中地区生产总值等四项指标未能实现预期目标,其他均完成。

  (一)经济实现平稳增长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0.88亿元,增长(同比,下同)10.7%。

  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27.88亿元,增长4.5%。粮食、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21.39万吨、64.64万吨、19.77万吨、5.17万吨和3.07万吨,收购烟叶36.5万担。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1亿元,增长4.6%,其中晚熟芒果、早春蔬菜、优质烤烟分别实现产值5.19亿元、11.07亿元和4.15亿元,分别增长15.6%、7.7%和4%。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新品种新技术集成集约示范项目加快建设,完成水果、蔬菜等8个万亩示范基地建设,新建2.3万亩高标准农田。马鞍山水库、梅子箐水库(扩建)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完成20座病险水库整治任务。

  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597.19亿元,增长11.7%。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452.9亿元,增长12.8%。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68.9亿元,增长13%,比GDP增速高2.3个百分点。出台进一步稳定工业经济增长若干措施,制定实施“一企一策”,帮助企业渡难关。密地尾矿库回收利用、朵实10万吨锻铸件、云钛钛锭等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富邦1000万件钒钛制动毂、瑞钢渣钢渣铁综合利用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地方煤矿关停整改有序推进。全国唯一一个资源开发综合利用试验区——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以下简称攀西试验区)正式获批并扎实推进,“1+5”政策体系正式印发,全市实施方案制定出台,在体制机制、配套政策、科技创新、资源开发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成功纳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东区、西区实施方案制定出台,全市调整改造规划和实施方案正抓紧制定。进一步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的意见出台,全市各园区建设步伐加快,钒钛园区创建为省高新技术园区,创建国家级园区工作有序推进。

  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75.81亿元,增长8%。全市旅游业实现总收入102.18亿元,增长52.9%。制定出台加快服务业发展提升服务业水平的意见,完成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修编、市铁路物流体系规划和市轨道交通规划编制。成为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示范市和现代商贸集聚发展示范区。格里坪鑫铁工业物流园一期、米易青杠矿山服务物流中心等项目顺利完工,红格温泉旅游度假区、阿署达花舞人间、密地商贸物流园一期、新启铁路物流项目一期、奥林匹克城市商业综合体等项目加快推进。“百盛”正式营业,成功引进奔驰、路虎等4S店。

  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58.55亿元,增长2.4%。截止12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785.7亿元,比年初增长3.5%;本外币贷款余额611.58亿元,比年初增长14.5%。

  (二)投资消费持续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实现545.74亿元,增长17.8%,增速比年初预期目标高0.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加强重大项目谋划,首次编制完成了涵盖804个项目、计划总投资6735亿元的市《2013-2017年重大项目规划》。进一步健全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建立投资项目会商制度,强力推进新项目开工。资金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核准发行企业债券6亿元,争取中央代发行地方政府债券4.61亿元。重大项目和“急难险重”任务顺利推进,其中,100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88.6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34.6%。丽攀高速公路攀枝花城区段建成通车,机场正式复航,观音岩水电站、桐子林水电站、国省干线改扩建、攀钢煤矸石发电厂等项目进展顺利,成昆铁路新线攀枝花段、缅气入攀、观音岩引水工程、银江水电站渣场道路等项目开工建设,攀大(理)绕城高速、攀宜(宾)沿江高速、丽攀昭遵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19.33亿元,增长14.2%。成功举办“迎春购物月”、“欢乐阳光节”、第四届烹饪大赛等一系列节庆活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网点商品配送力度加大,便民消费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年清理申报限上企业113户,全市限上商贸流通企业总量达到360户以上。市场物价总体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累计上涨1.3%,控制在调控范围内。

  (三)城乡发展统筹推进

  新型城镇化稳步提升。全市城镇化率达63.43%,比上年提高0.42个百分点。修编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出台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实施意见。花城新区花城大道和阳光大道“双十字”路架、鱼塘至机场路连接线、山地森林公园等项目全面提速。完成龙密路、良友至人大转盘地下人行过街通道、渡口桥至密地桥段步行系统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沿江景观打造、城区老旧房屋(含筒子楼)改造、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推进。省市重点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红格镇、普威镇纳入全省“百镇建设试点行动”,全省百镇建设暨重点旅游项目推进现场会在我市成功召开。

  “五创联动”深入推进。马坎污水处理厂及截污干管工程等68个“五创联动”年度攻坚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和省级森林城市年度目标如期实现。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2012年确定的16个旅游新村已全面形成旅游接待能力。2013年确定的46个新村点和8个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四)生态环保扎实推进

  总量减排扎实推进,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3%,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完成省下达目标。全年67个污染综合治理项目进展顺利。淘汰落后产能、落后工艺力度加大,恒鼎焦化、圣达焦化等22户企业按期关闭。重点节能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清洁生产等有序推进,市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建成投产。持续开展保障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和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环境专项排查行动。全年全市累计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2.6%。环城生态景观林建设、矿山迹地植被恢复等生态功能区建设重点工程有序推进。

  (五)改革开放继续深化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速推进,全年共减少行政审批事项157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市、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扎实推进。矿业城市建设用地管理机制改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工作逐步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基本完成,承包土地确权试点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完成。户籍制度改革意见制定出台。市属国有企业专项整改取得积极成效。在全省率先建立专利权质押贷款财政贴息制度。

  川滇黔十二市州合作务实推进,攀西-六盘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抓紧编制,金沙江下游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推进。成功参加“西博会”、“科博会”、“民企入川”、“央企入川”和“港澳企业四川行”等重大会展及投资促进活动,赴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山东、福建等地开展专题招商活动。全年共开展投资促进活动130余次,实现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33个,履约项目372个,到位资金434.65亿元,增长6.4%;实际利用外资1.1亿美元,增长7.2%。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1.87亿美元。其中,出口1.23亿美元,进口0.64亿美元。对口援建木里藏区和名山地震灾区等工作扎实推进。

  (六)民生社会全面发展

  十大民生工程、118个分项按计划推进,全年共投入资金39.99亿元。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6384套,竣工4189套,继续位居全省前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728户。发放廉租住房补贴3440户,公租房对外来务工人员定向提供比例达90%。全年农村公路完成投资24089万元,已建成通乡柏油路(水泥路)64.9公里,通村公路257.84公里。全面完成省、市财政投入扶贫攻坚项目21个。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906元,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9838元,增长12.7%。

  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7683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6.3%。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8015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18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

  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企业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达到46.59万人、21.76万人、68.46万人、21.70万人、23.24万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110.5%、114.5%、111.1%、100.9%、102.8%。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3.52万人,完成20万人目标任务的117.6%。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学前三年教育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资助制度,学前毛入园率达96%;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城乡“两免一补”全覆盖;高中教育质量明显提升,今年普通高考本科上线人数突破3000人,达3161人。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改扩建、攀西职业病防治中心、花城新区医院以及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等进展顺利。四川省钒钛产业技术研究院、钛及钛合金产业研究所等重点创新平台建立并运行,钒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入国家试点,成功举办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院士行”暨2013攀枝花(国际)钒钛论坛、科技论坛等活动,科技进步获奖数量(19项)居全省前列。三线建设博物馆、少数民族艺术节活动场馆改造等项目扎实推进,“大地书香新农村家园工程”通过国家验收。公益电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农村广电信号实现全覆盖,城市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市青少年体育活动中心等体育公共服务项目进展顺利。人口自然增长率2.6%。,控制在目标(4%。)内。全年累计发放低保金8000余万元,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和谐社区和“平安攀枝花”建设持续深化,公安智能系统等项目开工建设。公共安全、生产安全形势总体较好。妇女儿童、福利、档案等各项社会事业扎实推进。

  过去的一年,在十分困难的局面下,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并出现调整向好迹象,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也是全市上下密切配合、攻坚克难、扎实工作的结果。与此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全市发展仍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巨大、产能过剩、要素制约、企业微观经营困难、煤矿关停整改等多重压力和严峻挑战,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难度不小。对上述问题,需要我们既立足当前、更着眼长远,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2014年,宏观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特征明显。世界经济仍将延续缓慢复苏态势,但新的增长动力源尚不明朗。国内经济已经进入增长速度的换挡期,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面临着稳定经济增长、化解过剩产能、防控债务风险、抑制资产泡沫、守住民生底线等多方面的艰巨任务。中央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下决心为调结构、转方式预留必要的空间。全省发展仍然具备不少新机遇和有利条件,省委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指出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仍然是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市州趁势而进、能快则快。

  我市经济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是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尚不稳固。消费内生增长动力不足,企业投资能力和意愿普遍下降,外贸出口短期内难有大的起色。二是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钢铁、钒钛等行业产能普遍过剩,严重影响企业效益和行业竞争力的提升。三是企业经营依然困难。要素成本上升、主要产品价格持续低位徘徊和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并存,企业营利能力减弱。四是地方煤矿关停整改政策性强、影响时间长,复工复产形成新的产能不多、支撑不足。五是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钒钛、机械制造等产业亟待做大做强,旅游、物流等产业发展不够快。此外,在保持财政收支平衡、防控地方债务风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民生等方面任务还相当艰巨。

  同时也看到,我市发展仍然具备较多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一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释放改革红利,将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而持久的动力。二是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以及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将得到国家、省上重点支持。三是国家投资继续向中西部倾斜,加大西部铁路、公路、棚户区改造等建设力度,有利于我市争取上级支持。四是“三大发展战略”、“三个加快建设”、“六大硬仗”的深入实施,“稳增长”一揽子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民间投资信心将有所恢复,钒钛、机械制造等产业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迤资园区加快建设将逐步成为我市新的增长点。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暨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牢牢把握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省委实施“三大发展战略”等重大机遇,坚持抢抓机遇、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全力稳增长、抓改革、促转型、增效益、防风险、惠民生、创和谐,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定不移推进“三个加快建设”“三个走在全省前列”,集中力量打好“六大硬仗”,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市50周年。

  根据总体要求,按照积极可行、符合实际的原则,与市委九届五次全会目标、“十二五” 规划目标相衔接,2014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预期目标建议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确保增长10%,力争11%。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第二产业增长11%(规上工业确保增长12%以上);第三产业增长8.5%。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

  ——公共财政收入增长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

  ——城镇新增就业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控制在4%以内。

  ——城镇化率提升1~1.5%。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完成省下达目标;生态文明建设完成省上下达的目标。

  三、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迎接建市50周年的攻坚之年。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必须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着力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取得新进展

  切实提升工业整体实力。大力推进钒钛、机械制造、矿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进一步延伸钒、钛化工、钛金属产业链,壮大含钒钛低微合金铸锻造及深加工基地,推进小选矿、表外矿利用等企业兼并重组。大力推进太阳能应用和光伏等新兴产业发展,推动应用和产业化示范,形成太阳能应用集成技术和配套供应能力。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着力化解钢铁、钒钛等行业过剩产能,根据市场转型发展,提质增效。抓好煤矿复工复产工作。积极对接国家、省上重点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转移政策导向,争取重大产业项目在我市布局。继续实施“一企一策”,组织开展钛白粉、汽车制动毂和制动系统、矿山机械等产品的产销对接。加强大企业培育,扶持壮大攀钢、攀煤、钢城集团、富邦、龙蟒、昆钢等企业。推进富邦1000万件钒钛制动毂、朵实10万吨锻铸件等一批项目达产增效,加快瑞钢渣钢渣铁综合利用、黑沙汽车板簧、钛都公司高档化纤钛白扩能、东方钛业技改扩能、特利小五金产业孵化园等一批项目建设,开工建设攀钢钒950生产线改造工程、攀钢钛业10万吨钛白粉、中国重汽矿用车组装线等一批项目。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推进一批城区老工业企业搬迁升级。狠抓园区建设,突出主导产业,搞好配套发展,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千亿园区。推进直购电交易试点,探索建立“矿冶电”、“ 水冶电”联营机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全力抓好企业“升规入统”工作。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全面推进省级现代物流发展示范市和炳三区省级商贸集聚区建设为抓手,研究制定新一轮加快服务业发展提升服务业水平的指导意见,促进制造业企业主辅分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康养旅游、养老服务、社区服务、教育医疗等生活性服务业,突出打造阳光康养旅游产业,积极培育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态。加快推进红格温泉旅游度假区、阿署达花舞人间、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庄上彝家水寨等旅游和密地商贸物流园、金江大型综合物流园区、仁和医药物流中心等物流重大项目建设,做好钒钛交易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

  积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建设,新增3个万亩示范区。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和农技推广,立足精品,大力发展特色水果、早春蔬菜、优质烤烟、畜牧水产和林业生物五大支柱产业,优化种植养殖结构。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新型农民经营主体,提升农业组织化、规模化水平。推进观音岩引水工程、马鞍山水库、梅子箐水库(扩建)、国家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烟区水源工程等重点水利工程及农田、农村公路等项目建设,抓好病险水库整治、2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

  (二)不断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打造中国阳光花城取得新成效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花城新区花城大道和阳光大道“双十字”路架、鱼塘至机场路连接线、山地森林公园、老黑地安置房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干坝塘中心湖区园林景观、巴斯箐沟弃土场等项目。统筹推进城区老旧房屋(含筒子楼)改造,落实小城镇建设实施意见,加快“七个一”工程建设。抓好沿江景观打造,加快步行系统工程、人行过街设施建设,加强城镇交通、电力、通信、供水、供气、污水垃圾处理、防洪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教育、卫生、就业、文化、体育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妥解决农业人口进城落户、住房、就业、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问题。

  深入推进“五创联动”。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完成马坎污水处理厂及截污干管工程等“五创联动”年度攻坚重点项目,巩固创建工作成果,确保通过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复查验收,取得“四川省森林城市称号”。

  加快推进新村建设。加快新一轮省级成片推进示范县、省级财政新村基础设施、新农村综合体、市级新村聚集点等建设,确保已建的46个新村通过省级验收。强化新村(聚居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条件,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三)继续扩大开放合作,打造四川南向开放门户形成新格局

  提速建设攀西试验区。落实好试验区“1+5”政策体系,召开试验区建设推进工作会,健全重大项目会商、共同宣传推广等协同推进机制,努力打破行政壁垒。加快制定试验区“负面清单”,加大政策研究与争取力度,加快试验区15个示范性重大项目建设,初步形成国家级试验区形象。

  加快对外大通道建设。推进成昆铁路新线攀枝花段、攀大(理)绕城高速等项目建设,开通更多国内航线,加快丽攀昭遵铁路、攀宜(宾)沿江高速、攀盐(源)高速公路等前期工作。

  加强区域合作。向北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区,向南主动融入昆明经济带,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对接云南“桥头堡”建设,扩大向南亚、东南亚开放度。加强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发达区域的交流。深化川滇黔十二市州战略合作,加快攀西-六盘水经济区规划编制,加强资源开发利用合作,抓好金沙江下游沿江经济带、安宁河谷流域项目建设。继续按计划推进对口援建木里藏区和名山地震灾区工作。

  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围绕西部大开发、多点多极、攀西试验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基础设施、生态环保、重大产业等方面,强化招大引强,实施世界和中国500强、大型国企和知名民企入攀工程,积极参加西博会等重大招商引资工作,举办“钒钛产品博览会”等释放信息、搭建平台的重大活动,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50亿元。

  (四)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发展动力活力得到新激发

  统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梳理、整合行政审批事项,做好权限上承下放工作,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社会事业等领域。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稳妥推进“营改增”试点工作。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六个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收入分配改革,推进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加快整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社会体制改革。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探索建立资源开发生态补偿修复机制,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保护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强化创新驱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攀西试验区科技攻关协调推进机制,完善钒钛等重点领域科技攻关机制。继续实施以攀钢、钢城集团、昆钢、龙蟒、富邦等骨干企业为重点的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加强四川钒钛产业技术研究院、攀枝花钛及钛合金研究所、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推进钒钛园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奋力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加强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探索开展重大科技项目国际招标,支持引进国外先进钒钛技术,力争在钒钛磁铁矿高效选矿、钛及钛合金制品及装备开发、氯化法钛白、钒电池产业化等八项重大科技攻关上取得关键性突破。加大资金投入,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行动,促进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和产业化转移。

  (五)积极扩大有效需求,经济增长形成动力新结构

  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加大铁路、棚户区改造、信息消费、城市基础设施、节能环保、钒钛等特色优势产业、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民生和社会事业等领域的建设和投入。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动态优化项目储备库,及时上报一批符合要求的项目,争取更多更大的支持。完善投资环境,争取金融机构加大对投资的信贷支持,努力激活民间投资。分层次梯度快速推进年度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加快观音岩水电站、桐子林水电站、金沙水电站、缅气入攀、仁和干坝子风电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银江水电站、大面山风电场、机场路边坡治理、三堆子跨江大桥等项目。千方百计抓好要素保障,着力缓解瓶颈制约,促进项目投资顺利推进。

  增强消费的基础作用。努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加快培育信息、阳光康养、文化、休闲健身等新的消费热点,深度激发住房、汽车等消费需求,鼓励发展网购直销等新型消费业态。大力发展会展节庆经济,举办迎春购物月、迎春庙会、欢乐阳光节等节庆活动。加强社区直销网点、攀西农产品批发市场、仁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商贸流通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超对接和农社对接,畅通农产品和工业品双向流通渠道。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狠抓食品药品安全,建设放心消费环境。努力稳定物价总水平,完善价格联动补贴机制。清理和培育限额以上企业,调整限上企业结构,全市限上企业达到400户以上。

  重视外贸出口的重要作用。加快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外贸转型升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落实好稳外贸促出口的政策措施,实施分类推进战略,发挥钒钛等产业和钢轨等重点产品优势,优化调整出口产品结构,稳定传统市场,拓展新兴市场。全力促进攀钢、东方钛业、钛海科技、白云铸造等重点企业进出口稳步增长,提升钒钛园区外向度,争取恒源石化等潜力企业实现自营出口。鼓励十九冶、攀钢冶建等企业开展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推动境外投资。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000万美元。

  (六)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攀枝花建设达到新水平

  推进生态建设。深入实施生态市建设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机场路沿线生态治理、天保二期工程等项目,搞好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27.5万亩,努力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快实施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抗旱应急等项目。探索开展生态补偿,积极争取国家级、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试点。

  加强环境保护。编制攀西试验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准入指南。严格落实节能减排考核目标责任,关闭淘汰落后产能、工艺和设备,实施重大节能减排示范工程,加快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加强城乡饮用水水源保护和城镇、园区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建设。全面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强化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加强大气污染治理,积极探索PM2.5污染治理途径,强化重金属污染、危险废弃物规范化管理。

  发展循环经济。抓好循环经济示范市建设,重点支持生态环保项目。推进“双百工程”,加快共伴生矿、尾矿和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做好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循环化改造。坚持集约节约用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幸福攀枝花建设迈上新台阶

  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继续加大民生投入,继续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6730套,继续实施农民工住房保障行动,启动廉租房和公租房并轨运行管理,将公租房可分配房源的30%定向提供给农民工及外来务工人员。

  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最低工资标准、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全面落实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认真落实农民增收“一把手”负责制,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切实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把边远民族地区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深入实施新10年扶贫开发纲要,继续抓好对口扶贫工作,大力开展“8+8”对口援边,全力推动边远民族地区跨越发展。大力实施“五大扶贫工程”,着力解决全市8万多贫困居民,特别是边远高寒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突出的民生问题。

  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健全城乡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促进创业带动就业,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化解产能过剩中出现的下岗职工、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6万人。构建一体化的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统筹发展各类教育事业,加快推进市三十九小、四十一中小、三十六中小等项目建设。加快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花城新区医院、攀西职业病防治中心、中西医结合医院改扩建、二医院外科住院大楼等项目建设。加快三线建设博物馆、国家级苴却砚文化园区、市青少年体育活动中心等文化体育项目建设。协调发展养老、人口计生、妇女儿童、民政福利、档案等各类社会事业。加强精神文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工作。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和谐社区建设,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加快公安智能系统等项目建设。强化安全监管,预防和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

  2014年,我们要在做好“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启动“十三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和编制工作,提出“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

  各位代表,做好2014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统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将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按市委既定目标,砥砺奋进、攻坚克难、狠抓落实,为圆满实现各项目标任务,建设美丽幸福攀枝花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