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攀枝花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8年计划的报告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08-03-26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2008年2月18日在攀枝花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李章忠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攀枝花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8年计划》,请予审议,并请参加会议的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代表提出意见。
一、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市政府组织和动员全市各方面力量,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化解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国民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
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45.59亿元,跨上三百亿元台阶,增长14.2%,比计划目标高0.7个百分点,连续5年保持在13%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6.77亿元,增长6.7%,比计划目标高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246.24亿元,增长15.5%,与计划基本持平;第三产业完成82.58亿元,增长11.8%,比计划目标高0.8个百分点;人均GDP30280元,位居全省第一。地方财力明显增强,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5.37亿元,增长33.8%,比计划目标高10.8个百分点。金融运行健康,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49.53亿元,比年初增长27.6%;金融机构社会信用投放总额305.51亿元,比年初增长31%;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民营经济全年完成增加值106.27亿元,增长21.6%,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0.8%,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
(二)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三次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种植业结构继续得到调整,果蔬、烤烟、蚕桑等特色农业发展加快,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亿元,同比增长7.3%;粮食总产量23万吨,增长2.9%;蔬菜产量50.8万吨,增长6.7%,水果11.3万吨,增长28.9%;烤烟标准化移栽面积达8.28万亩,产量24万担,与上年持平;肉类总产量7.34万吨,增长4.8%;水产品产量1.3万吨,增长28.6%。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65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2万亩,改造中低产田土1.2万亩,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00平方公里。高堰沟水库复扩建工程全面完成,新建乡村机耕道路27.6公里,硬化100公里;建成通乡通村公路256.95公里;解决了农村4.3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圆满完成了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1万户的任务。
工业生产提速增效。全市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231.22亿元,增长17.4%,比计划目标高0.4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11.5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09.78亿元,增长19.8%,比计划目标高1.8个百分点。企业效益继续提高,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37.82亿元,同比增长88.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2.3%,同比提高28.91个百分点;产销衔接较好,产销率99.49%。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钒钛、化工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海绵钛产品实现零的突破,直接还原新工艺关键流程基本打通,标志着我市全流程钛工业基地建设又迈上一个新的里程,钛产业集群初显雏形;钢铁产业进一步优化,能源建设稳步推进;四大支柱产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累计完成工业产值47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总量的92%,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3%。四川省钒钛产业园区和县域工业增势强劲,园区入驻企业62户,投产企业40户,完成增加值11.65亿元,增长77.9%;五个县区(除区域内大企业)工业增速均保持在30%以上,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
消费结构和消费层次不断优化。市场消费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1亿元,增长17%,比计划目标高4个百分点。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6.17亿元,增长44.2%。服务环境不断改善,实施了以便民服务进社区、便利消费进家庭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商业双进”等市场工程和物流体系建设,成功举办了攀枝花市第二届房交会暨首届汽车博览会,居民住房、汽车、旅游等消费热点逐步升级。商品住房施工面积258.67万平方米,增长19.4%,商品住房销售面积为92.76万平方米,增长14.7%。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4%,涨幅比上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涨幅最快达12.9%。
(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投资结构呈现新变化。
2007年,全市投资克服了上半年增速下滑的严峻状况,通过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了全年投资的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8.72亿元,增长20.6%,比计划目标高7.6个百分点,投资率达到43%。基本建设投资完成68.42亿元,增长23.9%;更新改造完成47.28亿元,增长10.6%;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5.3亿元,增长59.1%。
投资结构发生了新变化,一是民间投资完成70.6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47.5%,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增速远远高于国有投资;二是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8.5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2.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7.38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5.3%,比重下降。
重点项目建设按计划推进。全市67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4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5%,其中攀煤煤矸发电厂、清香坪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已相继建成,紫东钛业、高速公路、乌龟石电站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五十一经济适用房等项目开工建设,丽-攀高速公路、成昆铁路复线、丽-攀-昭铁路、观音岩水电站、金沙银江水电站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四)“双创”工作扎实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成绩。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迈出坚实步伐。全市上下通过开展广泛的健康教育和对农贸市场、交通秩序、市容市貌、食品卫生等实施专项整治,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创卫”工作成效明显,改造市区主次干道12条、整治城市背街小巷166条;实施了金沙江大道沿线绿化等重点绿化工程,打造了一批城市绿化精品工程,全市新建绿地275公顷、休闲小广场49个;新建了清香坪污水处理厂、粪便无害化处理中心、医疗废物处理中心,改造建设居民小区垃圾收集房(点)520个,新建改建公厕71座,对部分垃圾处理场和垃圾中转站进行了扩容改造;城市路灯亮化率超过98%。申报国家卫生城市的10项基本条件已全部达标,全市“创卫”工作已顺利通过省级考核。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的目标向前推进,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加大,污染总量减排取得新成绩,全年共实施省、市、县三级工业污染源限期治理项目108项(其中省政府下达10项),现已完成治理任务和停产的101项,通过有效治理,预计削减二氧化硫排放4400吨,减少烟、粉尘排放4500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增强,污水处理率达到73%,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9.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4%;城市空气质量在上年的基础上持续好转,全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3.8%,较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值52.2分贝,比去年下降0.1分贝;地表水环境质量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域水质标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水土保持、荒山绿化等生态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9%。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积极推进。节能降耗成效明显,关闭淘汰了市发电公司3台5万千瓦机组、龙洞焦化厂12万吨焦炭等30户企业落后产能、工艺和装备,通过关闭淘汰落后产能,合计节能约43万吨标煤,与此同时,攀钢公司5.5万千瓦利用余热余能发电,川投黄磷尾气净化综合利用,以攀煤为主的煤矸石利用,龙蟒公司和恒鼎公司的钒钛矿直接还原综合利用,鼎星钛业公司的钛渣制备钛白粉生产线等一批重大节能示范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米易水泥厂、红果水泥公司新型干法水泥技改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循环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环业公司、鑫帝公司、恒鼎公司、德胜集团等一批循环经济试点示范项目顺利开展。通过加强节能执法和开展节能宣传教育活动,健康、节约、环保的消费模式和良好的社会风气正在形成。
(五)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建立科学发展机制实现新突破。
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新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基本建立,全市已完成65户国有企业共计31.48亿元国有资产登记界定工作,国有资产公开处置率达100%;多渠道筹集改制成本2.8亿元,基本完成了9户国企改革工作,市属企业社会职能移交辖区管理工作基本完成,攀钢钢企总公司管理关系顺利移交市政府。市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积极推进,制定了《经营型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意见》及医保、养老保险接续配套政策,对具有经营主业,已实行企业化管理的部分经营性事业单位实施了事转企改制;对无资产、无经营主业不具备事转企改制条件的部分事业单位,实施了合并、移交、清算注销处理,完成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3户,通过对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精减了事业单位机构,释放了事业单位的生产力。投资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出台了《关于明确市和区(县)两级政府投资责任的暂行规定》,加强了政府投资项目的全过程监管,加大代建制工作力度,全年代建项目14个,代建金额达1.98亿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正式启动,水利工程管理、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全面铺开。公共财政、行政审批、科技创新、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以及其他各项改革也继续深化。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招商战略,不断创新招商思路,改进招商方式,对外开放的步伐迈得更快。参加了第十一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第八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第十一届中国重庆投资洽谈会暨全球采购会、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四川-世界500强座谈会;先后在苏州、深圳、杭州主办了投资说明会,在成都举办了首届攀枝花论坛、在厦门举办了台商投资恳谈会;接待了来自中石油、中国铝业、江苏金浦、沃尔玛、以色列亚洲(集团)公司等企业的客商代表。招商引资成绩斐然,全市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45.19亿元,增长8.1%,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外贸进出口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75亿美元,同比增长24.2%。
(六)经济和社会发展协调性增强,社会事业得到新发展。
教育事业得到加强。“两基”成果不断巩固提高,基础教育投资加大,新建市第四人民小学投入使用。市三中、市七中、市经贸旅游学校、市建筑工程学校等基础设施建设按计划全面推进,市建筑工程学校申报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通过教育部评估验收,农村学校设施进一步改善,各县区按市“十一五”中小学布局规划强力推进布局调整;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全年免除了19.73万人次学生学杂费,免除了19.55万人次学生书本费,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学生2.32万人次,认真落实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学生助学政策,对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实行免学费、减教科书费及国家助学金补助,全年资助贫困学生6586人次;高中教育取得新成绩,高考录取比例高于全省平均录取比例,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得到加强。
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认真抓好“城市、农村和公共卫生”三大体系建设。农村卫生基础条件得到改善,盐边县11个乡镇卫生院建设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顺利开展,“参合”农民达到43.72万人,参合率90.4%;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已建成功能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3个,并顺利通过省级社区卫生体系建设评估验收;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楼竣工并投入使用,重点疾病防治水平进一步提高。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创新开发钒钛产业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在我市建立“四川省钒钛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中心”已获省上批准,新建了攀枝花市冶金辅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钒储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组建了“四川省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学研技术联盟机构”,目前,在我市创建“国家钒钛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基本条件已具备,创建工作已获省上支持。创新型企业培育逐步深入,我市已有国家、省级创新型示范企业各1家,试点企业1家,培育企业6家。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广泛开展,成功主办了“2007攀枝花特色生物资源科技产业发展大会暨四川省生物技术协会年会”和“2007年全国钛白行业年会”;与省科技厅联合在攀举办了“攀枝花产学研合作信息发布暨项目对接会”。科技项目的引进、孵化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涉钒、钛企业已达85家,新材料产品实现销售收入 110亿元。积极实施人才战略,成功举办了首届攀枝花人才论坛;通过与四川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就攀枝花高钛型高炉渣综合利用进行广泛合作研究,形成了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同时,建立了钛材料、钒材料、磁性材料、优特水果、畜牧业等重点领域技术创新人才库,我市技术创新队伍不断壮大。
体育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农民体育健身试点工程全部完成,成功举办了第五届市运会,承办了2007年全国垒球锦标赛等国家级体育赛事;体育产业有新发展,国家级体育冬训基地接待了国家射箭队、皮划艇激流回旋队和日本国家女子垒球队等多支运动队伍来攀训练。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广泛开展;建成乡镇宣传文化中心8个,村级宣传文化中心106个;全市所有已通电行政村及50户以上自然村都通了广播电视,44个乡镇实现光纤连网,广播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4.3%和95.2%。
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任务完成,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4%。。档案、地震、五五普法、国防教育、妇女儿童、残疾人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成效。
(七)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谐攀枝花建设有了新进步。
“惠民行动”扎实开展。年初确定的16项为民办实事工程全面完成,全年共筹集项目资金17.5亿元,其中财政安排5.3亿元。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积极推进。就业促进行动进展顺利,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748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989人,帮助“4045”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低于控制目标;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分别达到321077人和358125人;城市低保对象34363人,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农村低保对象36408人;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8.03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于2007年10月1日正式启动,参保缴费人数达95982人。住房保障工作成效显著,建成经济适用房5200套、廉租房504套,发放廉租住房补贴2500户。
扶贫工作成效明显。新村扶贫、产业扶贫、劳务扶贫、村道扶贫和残疾人扶贫等五项工程顺利实施,争取到上级财政扶贫资金1004.68万元,一般性扶贫信贷资金7200万元,省市定点帮扶资金708.4万元,财政预算安排扶贫资金300万元。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60.35元,增长14.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73元,达到4437元,增长14.8%。
回顾过去的一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捷报频传,亮点纷呈。一是“双创”工作通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取得阶段性成果,人居环境大为改善。二是农村基层组织及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娱生活,该项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三是米易县草场乡晃桥村被列为国家级的现代烟草农业示范点,不仅将带动全市烟草产业的快速发展,还将以烟草产业为支撑推进新农村建设。四是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攀枝花第一炉海绵钛产品在四川恒为制钛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出炉,填补了我市乃至我省海绵钛产品的空白。五是恒鼎、龙蟒直接还原新流程工业化实验试车成功,攀西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的关键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六是恒鼎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开创了我市民营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先河。七是城乡居民收入连续两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实现了收入与经济的同步增长。
各位代表,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帮助和支持下,全市上下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根本,锐意进取,真抓实干的结果,成绩来之不易。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调整还任重道远,工业增长方式仍以资源、能源消耗为主,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产业集群的关联度和产业链延伸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煤、运、矿、油和环境等对经济发展的约束性加大;民生民本基础较弱,房价、物价上涨过快,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加重。我们将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这些问题,在发展和改革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08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实施“十一五”规划进入中期阶段后十分关键的一年,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解决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继续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至关重要。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开放,建立科学发展机制;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共同繁荣;提升产业层次,推动结构优化升级;创新开发模式,促进资源就地转化;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生态城市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为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本着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原则,2008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长6.5%,第二产业增长16%(其中工业增长17%以上),第三产业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0亿元,力争达到17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其中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00元,达到4937元,增长11%;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5%。以内。现对主要指标说明如下:
1、地区生产总值。生产总值增长14%以上。这样安排主要考虑到:一是2008年是“十五”规划的第三年,年度计划安排必须与“十一五”规划相衔接;二是安排14%以上这个速度是有一定支撑条件的;三是从宏观形势上看,为了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由结构性物价上涨转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国家将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防止投资反弹,采取有力措施抑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这些严厉的政策措施,对以基础原材料生产为主的我市经济发展带来的压力更大;四是要素制约仍然突出,煤、运、矿、油等供需矛盾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根本解决。因此,14%以上的增长速度是比较恰当的。
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完成160亿元,力争达到170亿元,这样安排主要考虑到:一是投资仍是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保持投资的适度增长,是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二是新型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步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培育、社会事业发展对投资的需求仍然较为旺盛,这些都将支撑和推动投资较快增长;三是我市投资一方面近年保持了较快的增速,投资基数较高,另一方面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对产业政策、信贷、土地、环保等方面的要求更加严格,因此,将计划目标定为完成160亿元,力争达到170亿元,是符合实际的。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这样安排主要考虑到:一是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汽车、住房、旅游、教育等消费热点的升温,将促进消费持续增长;二是随着我市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的改善、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和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4、万元GDP综合能耗。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5%,这样安排主要考虑到:一是与“十一五”规划相衔接,年均必须下降5%,才能完成五年下降22%的能耗目标,这是一项硬任务;二是综合能耗下降的关键在工业,工业能耗下降的关键在钢铁、炼焦、火电、化工、建材、有色等高耗能行业,继续重点抓好攀钢、川投等4户列入全国“千家企业”和恒鼎、钢企等11家列入“全省200家”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工作,有望节能降耗取得成效;三是今年将继续关闭、淘汰一批企业的落后产能、工艺和装备,有利于完成全年综合能耗目标任务。
5、城乡居民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00元,达到4937元,增长11%。这样安排主要考虑到:一是我市经济的较快增长有利于促进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二是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更加关注民生,随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加大,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6、就业与人口。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这样安排主要考虑到:一是国家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将会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二是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将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三是综合分析全市政策生育水平和人口控制能力以及全市年龄构成等因素,我市人口自然增长率能够控制在5%。以内。
为实现上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要切实抓好以下工作:
(1)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
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以产业化发展为重点,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搞好枇杷、芒果、烤烟、优质粮食等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和小桐子生物柴油原料林基地建设,重点以烤烟产业化发展为突破口,加快新建打叶复烤厂前期工作,扶持发展一批龙头企业,力争在农产品加工上取得新的突破。二是继续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实施品牌化战略,重点发展优质水果、蔬菜,蚕桑等产品,努力实现重要经济作物基地上规模、质量上档次;发展健康养殖业,转变养殖观念,调整养殖模式,逐步做大做强畜牧和水产养殖业,不断提高其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快大竹河一期工程建设,搞好病险水库整治,继续实施“六小工程”,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四是着力发展农村劳务经济,搞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强组织协调,健全劳务经济服务体系,优化劳务经济发展环境,切实帮助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五是推进农村改革,重点搞好米易县城乡统筹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力度,扩大农村社保、医保覆盖面,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2)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壮大优势特色产业。
以“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为目标,强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努力提升工业综合竞争力。一是做强做大钒钛、钢铁、能源、化工四大支柱产业。确保恒为制钛公司海绵钛、蜀峰、天伦化工及东方钛业金红石钛白、白云铸造低合金高强度钢铸件生产线、源丰钛业四氯化钛、恒鼎及龙蟒煤基直接还原等在建项目投产、达产;加快攀钢钛业公司及钢企欣宇化工海绵钛、攀钢新钢钒煤化工厂3#、4#焦炉异地改造、攀煤焦化、德胜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中禾钒钛磁铁矿采选等项目建设;争取攀煤钛业海绵钛、金江钛业高钛渣等开工建设;抓好攀钢新钢钒攀宏制品厂扩能改造及炼铁厂烧结系统技术改造一期工程、钢企米易球团二期等技改项目。巩固和优化已初具规模的钛产业集群,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产品质量为重点,提高新增钛产业项目的准入门槛,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二是加强工业发展平台建设,加快产业集群发展。钒钛产业园区和各县(区)工业集聚区要密切关注国家和省各类开发区治理整顿工作情况,按照即将颁布的全省各类开发区总体布局规划和各类开发区管理条例,切实做好基础工作,力争在新一轮开发区申报、审批中让更多符合条件的工业集中区挤进省级园区序列;以省级钒钛园区和各县区工业集聚区为依托,引导优势企业和优势产业向园区集中,进一步提高工业聚集度,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工业园区发展环境,把园区建成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三是高度重视工业发展融资问题。积极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大境外融资、直接融资和产业基金融资力度,加快上市企业培育,在搞好企业优良资产重组和整合的同时,对条件具备的企业,力争推出1-2户企业上市。四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加快国家钒钛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项目申报和基础建设,尽快构建钒钛检验和研发的公共技术平台。五是加强经济运行协调。做好资金、能源、运输的统筹协调,努力缓解煤、运、矿、油和资金紧张的局面;继续抓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和谐的环境;重点要针对我市近几年一批钛产业项目在今年相继建成投产,钛产能快速增长的实际,切实抓好资源保供、产品保运的协调工作,确保钛产业的健康发展。
(3)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繁荣。
按照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发展方向,以扩大就业、富民增收为目的,积极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不断提升产业层次。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建立和完善加快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将服务业发展作为我市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整体素质、构建综合性大城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二是优化服务业发展结构,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积极推进全市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生产性服务资源向社会化、市场化转变,促进我市工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要加快推进攀西烟草物流中心、市粮食物流中心建设进度,搞好川云西路国家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物流配送系统、农产品精加工区建设,完成西海岸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检验检疫及信息系统建设,加快商业银行上市步伐,进一步完善钒钛产业科技服务平台;大力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不断拓展新兴服务领域,要加快社区服务体系、社会化养老体系、家政服务体系等建设。规范提升传统服务业,创新旅游发展方式,挖掘我市旅游资源潜力,搞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精品线路,倾力打造百里生态长廊、抓好都市休闲度假旅游区、文化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强化旅游发展保障,发展壮大旅游产业,全年实现旅游收入29亿元;三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积极发展面向农村生产、生活的服务业,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抓好家电下乡试点工作,逐步构建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四是搞好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按照国家宏观政策要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4)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保持投资适度增长。
针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经济要持续较快发展,必须保持投资规模的适度增长。一是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按照“四个一批”的要求,实施好60个重点项目建设。确保攀西、攀田高速公路,钛海科技4万吨金红石钛白粉、泓兵钒镍5000吨镍铁、攀宏钒制品扩能改造,村级基层文化组织建设等项目全面竣工;加快攀钢钛业1.5万吨海绵钛、恒为制钛二期7500吨海绵钛,主干电网,烟水配套,炳二、炳三区土地整理,世行贷款城市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日元贷款项目、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等项目建设;争取开工建设攀煤100万吨焦化,渡口桥南立交、新密地大桥,观音岩水电站、桐子林水电站等重大项目;做好丽-攀-昭铁路、成昆铁路复线、丽-攀高速公路,金沙银江电站、华电2×30万千瓦煤矸石电厂、第二座500千伏变电站等项目的前期工作。二是加强薄弱环节建设,重点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建设,积极支持有利于缓解煤、运、矿、油紧张状况、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发展的项目建设,支持农田水利、生态环境、社会事业和政法系统“两所一庭”等薄弱环节的建设,加大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优势资源和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的投入。三是抓好项目编制工作,做好与国家投资计划的衔接和项目的对接,推荐一批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的重点项目在国家和省立项,加快报批进度,争取更多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在资金、用地上的支持,争取银行的信贷资金支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建设。四是继续实施重大项目推进责任制,落实项目推进工作目标责任,确保重点项目积极推进。五是搞好项目库建设,根据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的变化,对项目储备库实行动态管理,不断补充新项目,增强发展后劲。
(5)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抓好节能减排工作。
抓住国家开展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契机,推动创建“循环经济型”、“清洁生产型”企业、园区试点工作,重点抓好德胜集团煤焦油、机制苯、煤气发电的煤化工综合利用,德铭化工硫酸弃渣有色金属、铁精矿综合回收利用等一批示范项目,以点带面,引导更多各类企业开展清洁生产、节能降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坚持以工业节能为重点,加强节能减排源头控制,完善节能减排体制机制,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工艺和设备,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强化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监督和管理,重点抓好攀钢等4户列入全国“千家企业”和恒鼎等11户列入全省“百家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积极推进建筑节能,确保完成节能降耗目标。加大节地节水工作力度,抓好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搞好企业节水改造,发展节水型农业,推进城市节约用水,提高生活用水效率。
(6)继续搞好“双创”工作,努力实现既定目标。
扎实推进以“创卫”为龙头的爱国卫生工作。巩固和扩大“创卫”成果,加强工作督导,落实目标责任制,狠抓薄弱环节治理,继续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容市貌、 健康教育、农贸市场、交通秩序、环境保护、食品卫生、“五小”行业和病媒生物防制等专项整治为重点,强化城市卫生监督和管理,创新城市管理机制,努力打造具有攀枝花特色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改善城市形象,以更新的面貌接受全国爱卫会的考核验收,力争早日建成国家卫生城市。
扎实推进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强化建设项目环保管理,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强化重点部位整治,突出推进污染物总量减排,进一步加大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落实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措施;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积极推进钒钛工业园区集中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废渣堆场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有效防治尾气污染、噪声扰民,加大清洁汽车使用推广力度;抓好日常监督和管理,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城市空气优良率力争达到85%以上,努力实现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的目标。建设生态文明,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稳步推进退耕还林工程,搞好市区视野区荒山绿化工作,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积极开展创建生态文明市县、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活动,巩固和发展生态建设成果。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健康、节约、环保的良好消费风尚。
(7)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抓住当前经济形势好、改革开放意识强的有利时机,坚定改革的信心和决心不动摇,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新进展。今年,全市经济体制改革要着力抓好“一个重点,三项试点”,即:以钢企总公司改革和攀钢辅业改革为重点,稳步推进全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改革试点、米易县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盐边县扩权强县试点。在切实抓好以上改革工作的同时,继续深化以下改革工作:一是妥善解决好已改制国有企业的后遗问题,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机制;二是继续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三是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四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落实市、区(县)两级政府投资责任,完善政府投资项目招标制,继续加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工作力度;五是深化财政、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社会事业体制等各项改革,建立起有利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
实行对内对外开放并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一是优化投资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创新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运行机制,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健全要素市场,完善投融资服务和信用征信体系,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注重企业招商、项目招商、产业链招商,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二是增强招商引资实效。以优势资源、项目、企业和产品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提高履约水平和引资实效,确保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50亿元,力争达到160亿元。三是切实加强区域合作,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和产业互补优势,加强与周边市州经济技术的交流合作;充分利用资金、产业向西转移的机遇,积极搭建与东部地区大企业集团的对接和合作平台,有效地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引进更多的战略投资者参与我市的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四是继续落实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为民营经济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鼓励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积极探索民营企业生产要素配置保障的有效实现途径,不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
(8)全面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进步。
着力维护社会公平,把增加的财力更多地用于社会事业建设,推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继续实施《攀枝花市“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继续推进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着力提高队伍素质、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巩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成果,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支持高等教育发展,加强高校建设,提升高校知名度。二是着力抓好“城市、农村和公共卫生”三大体系建设。继续抓好疾病预防控制、突发事件处置、紧急救援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提高应对重大传染性疾病疫情和食物中毒等公共卫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大对重点疾病防控工作力度;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建设,米易县人民医院竣工投入使用,实施仁和区妇幼保健院和米易县妇幼保健院改扩建项目;继续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不断提高农民参合率;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有效整合城市医疗卫生资源。三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利用我市现有的科技服务平台,增加科技投入,实施重点科技项目,力争重点产业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村科技信息化服务水平,力争全市乡村通工程农技110信息服务站覆盖面达到100%。四是开展以“迎奥运”为主题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抓好市民族体育馆等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农村基层组织及文化设施建设,抓好农村电影“2131”工程和“农家书屋”建设。加快推进档案、广播电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妇女儿童等社会事业发展。
(9)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继续实施“惠民工程”。加大投入、落实责任、创新机制,精心实施就业促进、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农村交通建设、安全饮水、农民工培训、扶贫解困、环境治理等“惠民工程”,让人民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
千方百计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要统筹做好新增劳动力、零就业家庭、大中专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工作。要加强就业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全社会力量开展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用技能培训和企业创办者培训,加强劳动执法监察,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以社会保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为重点,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继续扩大基本社会保障覆盖面,力争达到90%以上。加强劳动保障基层平台建设,建立资金筹措、管理、使用和监督机制,确保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和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全面推进城市住房保障工作,加强城市和农村“低保”工作,做到应保尽保。
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加强价格调控和市场运行监测分析,强化价格监管,努力稳定市场物价,关注关心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确保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需要;落实好国家和省调控政策,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严格落实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各项优惠政策,努力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大力开展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工作;搞好国家粮库建设,加强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工作,让市民吃上放心肉、放心蔬菜、放心水果;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切实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搞好宝鼎矿区沉陷区治理和矿区棚户区改造;搞好地质灾害防治,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大力推进创建“平安攀枝花”工程。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将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不放松,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进取意识和责任意识,开拓创新,埋头实干,认真执行本次大会的各项决议,为加快我市小康社会建设再立新功,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