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攀枝花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5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06-10-29     来源:系统管理员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2005年1月30日在

  攀枝花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上 

  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   李章忠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作《关于攀枝花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5年计划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参加会议的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代表提出意见。

  一、关于2004年计划执行情况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的领导下,坚持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预期目标,卓有成效地开展各项工作,国民经济保持了上年以来的快速增长势头,推动了各项社会事业继续向前发展。据初步核算,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00.83亿元,同比增长13 %,超出年计划目标2个百分点。为“十五”计划的圆满完成和五年翻番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三次产业全面增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全市工业生产受价格持续上涨和有效需求的强劲拉动,延续了2003年下半年以来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 127.17亿元,增长15.8%,超出年度计划3.8个百分点。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新的经济增长点作用明显,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产业多元化逐步形成,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对经济增长的主体作用更加突出。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19.45 亿元,增长 1.07倍;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50.47,同比提高24.62。

  农业和农村工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核心任务,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通过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11.01 亿元,增长6 %,超计划1个百分点。全年粮食总产量21.37万吨,增长3.6%,烟叶收购13万担;肉类总产量5.78 万吨,增长7.5%;农村人口转移和外出务工人员5.6万人。

  在商贸、餐饮、旅游、交通、通信等的带动下,第三产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发展速度加快,全年完成增加值44.24亿元,增长11.8 %,超计划 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在提升服务水平,解决就业问题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财税部门加强征管,税收和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全年国税部门组织收入22.85 亿元,增长29.1 %;地税部门组织收入10.48 亿元,增长29.2 %;地方财政收入13.51 亿元,增长37.4 %。

  2、有效需求持续扩大,投资、消费和出口全面拉动。2004年,我市在高速公路、城市基础设施、工业园区、攀钢三期工程、能源建设等项目的带动下,投资总规模继续扩大, 预计全年完成全社会投资79.13亿元,增长12.3%。

  消费结构升级加快,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51 亿元,增长12.4 %,其中城市和农村增长率分别达到 11.7%和19.4 %。农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分别增长15.9 %、6 %。

  根据国际市场的变化,大力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实施积极的走出去战略。全年出口创汇1.78亿美元,同比增长37.5%。

  3、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一是对外通道建设顺利推进。西攀高速公路(攀枝花段)和攀昆高速公路(攀枝花段)建设按计划实施,稻攀路、甸渡路改造进展顺利。二是市内路桥建设加快。攀密路和临江路(下段)改造竣工投入使用,新渡口大桥、雅江大桥按计划推进。三是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滨江大道煤气管道工程等一批市政公用设施建成投入使用,仁和污水处理厂土建和部分管网工程完工。四是城市商贸设施和房地产开发继续进行。世贸中心、西海岸市场、南山花园等项目加快建设。五是城市规划、管理进一步加强,现代化城市进程加快。

  4、招商引资成效突出,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过继续开发多层次、全方位的招商引资活动,以及采取了分解目标任务,加强督促考核,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服务水平等措施,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又迈上新的台阶。全年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08个,执行277 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3.43亿元,比上年增长30 %。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44个,到位资金39.62 亿元,占全部到位资金的91.2%。

  在国家和有关国际组织的支持下,与瑞典、日本等多个国家达成了人员培训、管理和技术引进协议,实施了一批技术经济合作项目。与沿海、内地、周边地区的经济技术交流也进一步密切。

  5、县区经济发展加快,民营经济活力增强。各县区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改善环境,完善政策,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经济加快发展。五个区(县)GDP均达到两位数增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各区(县)的工业园区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如米易的白马、垭口、柳溪河,盐边的新九、安宁,东区的银江,西区的格里坪等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正在进一步完善,入驻企业不断增加,逐渐成为全市工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通过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攀枝花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全市民营经济活力增强,发展加快,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全年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43.68 亿元,增长24.9%,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21.8 %,比上年提高2.2  个百分点。

  6、公益性投入增加,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国家钒钛新材料基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继续提高。“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完善,“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继续加强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盐边渔门高中、仁和大河中学、攀枝花学院建设顺利推进,高考上线人数有所增加。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面展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医院改造、紧急救援中心建设全面启动,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部改造完工,各有关区(县)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广播电视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大田会议旧址、十三栋等市级文物的修缮顺利完工,文化艺术大厦开工建设。米易国家级激流回旋皮划艇竞训基地建设基本竣工,市体育场和体育馆改造加紧进行,通过招商引资建设的国家级射击射箭、棒垒球训练基地前期工作继续推进。

  7、生态环境建设进展顺利,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市区视野区造林工程项目按计划推进,加强对森林的管护和病虫害防治,开展全民绿化造林活动,森林质量和覆盖率不断提高。继续保持人口低生育水平态势,全年人口出生率10.2 ‰,自然增长率5.91 ‰ 均控制在计划目标以内。完成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专项清查行动,开展了煤炭加工业专项整治工作,强化排污费征收,出台排放煤矸石收费政策,全年共征收排污费2667万元;加强污染治理,推进城市垃圾、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开展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大力促进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合作项目的实施,引进先进的理念和管理、技术,促进了全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

  8、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为

  了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根据国家要求,免征了农业税,对种粮农民进行补贴,建设针对城市低收入群体的 经济适用房,改造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群众的横板房,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将失地农民纳入城市失业保险范围。这些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76元,达到3155 元,增长13.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87 元,增长6.4 %。把新增就业岗位、落实再就业政策、强化再就业服务、加大再就业投入和帮助困难群体就业等作为重点,全市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城市新增就业岗位9760个,帮助困难对象再就业198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保持在5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4%,控制在计划目标以内。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扩面人数达到19.65 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扩面20万人,医疗保险运行平稳,工伤保险正式启动。

  全市经济连续两年快速增长,表明我市发展已驶入快车道。这是近几年来,全市加快结构调整,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支柱产业多元化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加强经济的预警预测和分析,努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煤、电、油、运等矛盾和问题的结果。

  2004年我市经济延续了上年以来的快速增长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矛盾和问题也不少,有的还比较突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这些问题主要是:交通运输愈加紧张,能源供应仍未缓解,城市就业压力仍然突出,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形成,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等。

  二、 2005年经济社会调控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关于2005年的经济环境和形势

  从各方面的情况分析,2005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将保持适度增长,有效供给改善,有效需求继续增加。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间产业转移规模扩大。但由于全球主要农作物丰收,价格趋降;能源、原材料和运输价格继续上升,对经济增长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2005年是我国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国加入WTO后,主要产业、产品过渡期的最后一年,由于整个“十五”计划执行情况良好,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增强,按照中国政府在加入WTO时的承诺,国家将进一步放宽进口和外商投资限制,投资规模可望进一步扩大,竞争也将更加激烈。去年以来实施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由于市场需求拉动,反弹的可能性仍然很大,煤电油运全面紧张的态势也没有从根本上好转,通胀压力依然存在。因此,2005年国家将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过快增长。

  从四川来看,由于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加快,投资势头强劲,全省仍将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期。

  从攀枝花的情况来看,2005年总的发展形势仍然很好。一是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贯彻落实,有利于推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二是工业发展大会精神的贯彻落实特别是《攀枝花市工业发展规划纲要(2004—2010年)》的组织实施,将推动工业的更快发展;三是2005年全省冬季旅游大会在攀枝花召开,以此为契机,将带动我市城建、交通、旅游等各个方面加快发展。

  从产业方面看,一是经过近几年的投入和建设,农村水利、电网、道路等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特别是中央1号文的进一步贯彻落实,减轻了农民负担,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二是攀钢三期工程项目,工业新区的6万吨黄磷、5万吨电解铝项目,电力行业的煤矸石电厂、湾滩电站以及各区(县)的一批项目,将带动全市工业继续加快发展。三是在西攀高速公路、攀昆高速公路,以及工业、能源、水利、房地产等项目的带动下,投资仍会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四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上采取适度控制投资、积极鼓励消费的政策,有利于刺激居民消费并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全省冬季旅游大会2005年在攀枝花召开,将会促进攀枝花城建、交通等基础设施加快改善,为第三产业搭建新的发展平台。

  在看到以上有利因素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2005年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影响经济全局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是电力制约。据有关预测,2005年全国用电增长仍在两位数以上,受全国全省电力供应紧张大环境的影响,我市这一突出矛盾还将继续存在。二是资源制约。预计2005年全市煤炭需求量增长在400万吨左右,由于云南、贵州停止向我市运煤,缺口在200—300万吨;黄磷厂所用原材料——磷矿石也将受到云南的限制。三是运输制约。我市大宗货物运输主要靠成昆铁路承担,去年以来,成昆线运力已近饱和,运输难以成为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四是资金制约。在国家继续实施宏观调控的背景下,信贷闸门难以松动;同时,2005年国债发行总量继续缩小,这给我们的资金筹措带来更大的压力。五是土地制约。由于国家将土地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土地的规范化管理会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利用土地配置资源的权力和手段也将进一步弱化。

  综合以上分析,2005年我市经济发展有利有弊,总体有利条件多于制约因素。只要我们早作研究,做到早有预案,趋利避害,就一定能够继续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

  (二)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05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实施五年翻番规划的第三年,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所以,谋划好2005年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工作重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解决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无论是从全面完成“十五”计划,或者是为实现五年经济总量翻番,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005年经济社会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召开全省冬季旅游大会,努力把握机遇,切实推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第一产业、壮大第二产业、提升第三产业,加快交通和城市建设,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为:

  ——经济增长确保12%,力争达到13%以上;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4%;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

  ——农民人均纯收入确保增加200元以上;

  ——新增城镇就业岗位9000 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 %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

  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是:

  1、加快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工业增加值全年预期增长14.5%,实际工作中按16.5%安排。首先是做好工业经济运行的协调和调度工作,尤其是解决好电力、煤炭和交通运输问题。加快电源点建设,确保已开工建设的攀枝花发电公司2×13.5万KW煤矸石电厂、攀煤集团2×13.5万KW煤矸石电厂和米易2×1.6万KW湾滩电站能够按期建成投入使用;搞好服务协调,加快桐子林电站、观音岩电站建设;为适应电力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加快电网建设与结构改造,按计划推进二滩至石板箐双线双变工程。加强对煤炭行业的宏观调控,科学配置煤炭资源,多渠道、多途径从市外采购。做好运输的科学调度,加快密地(火车站)的改造及货场建设,支持配合成昆线扩大运输能力改造。

  第二,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延伸产业链;整合资源,大力发展配套产业。二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培育壮大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产业。三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增强市场竞争力。四是加大对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把园区建设成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三,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深入开展资源节约活动。

  继续进行矿业秩序专项整治,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科学配置电力、矿产、土地等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高效利用。

  第四,切实落实安全工作各项措施,坚持安全生产。要建立健全领导和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努力构建“政府统一编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新局面,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2、加强协调和服务工作,确保投资规模适度增长。 2005年经济要持续稳定发展,必须保持投资规模的适度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完成84亿元,实际工作中按88亿元组织。首先是搞好征地、搬迁、安置等协调和服务工作,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确保高速公路、观音岩、桐子林电站、攀钢白马铁矿等重大项目能够按计划顺利向前推进。第二是加强资金筹措,推进政府投资项目的实施。要把启动民间资金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放宽投资领域,降低投资门槛,引导民间资金更多地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等政府投资领域;充分发挥市县政府筹融资公司的作用,广泛筹集建设资金;做好项目,用好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第三是认真研究国家土地政策,将土地对项目建设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国家将土地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后,我市建设与用地的矛盾更加突出。所以,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不违反国家土地政策的前提下,作好土地利用规划,加强管理,确保建设用地的基本需求,发挥土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应有的作用和效益。第四是加强投资项目管理,切实提高投资效益。进一步强化和规范项目全过程管理,严格执行项目“五制”,重点抓好出现问题较多的招投标、工程监理、资金使用和质量管理等环节,严格执行检查、稽察和审计等制度。第五是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进一步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减少审批程序和手续,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主体公平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

  3、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努力促进农民增收。要按照加强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思路和要求,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年农业增加值预期增长5%。一是继续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首先是调整种植业结构,要扩大特色农业,尤其是早市蔬菜、特色水果、优质烤烟、优质粮食等的种植面积;第二要大力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增加其在农业经济中的比重和收益。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建设大竹河水库,全面完工高堰沟水库,基本完成病险水库整治;加强资金筹措,加快乡村公路建设;加快实施农村“六小”工程,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三是积极发展非农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深加工能力,延伸产业链,增加农业附加值。四是加快农村人口转移。以推进城镇化为契机,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搞好劳务输出。五是加快农村流通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各种农产品批发市场,促进农村商贸流通;加强农村科技推广,增强对农村的种子、农药、防疫、气象等服务工作。

  4、以全省冬季旅游大会为契机,搭建攀枝花旅游发展平台。全省冬季旅游大会在攀召开,对我市各方面工作都是一大促进。我们一定要利用好这次机遇,搭建好全市旅游发展平台,促进全市旅游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一是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稻攀路和雅江桥到红格的公路建设要按计划完工;改造欧方营地、加快红格温泉旅游度假区建设,增加接待能力。二是加快旅游景区的建设。要集中力量,按照规划,全力打造百里生态长廊沿线的核心景区:红格温泉旅游度假区——菩萨岩风景区——二滩国家森林公园——渔门旅游集镇——格沙拉生态旅游区,使其真正成为全市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三是面向市场,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促进旅游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四是加强旅游服务建设。要加强队伍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和行业准则,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五是扩大旅游业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具有一定实力、具有先进营销手段和先进管理经验的旅游企业开发攀枝花旅游资源,拓展旅游市场。

  5、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一是加快对外大通道建设。要创造条件,加强协调与配合,促进西攀高速公路和攀昆高速公路按计划向前推进。二是加快城市改造和市内路桥建设。按计划推进江南三路、大梯道等城市改造项目,新渡口大桥、雅江大桥建成投入使用。三是加快城市公用设施建设,实施自来水网管改造工程。四是加快城市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改善居民住房条件。五是进一步搞好城市规划与管理,增强城市竞争力,提升综合服务功能。

  6、支持区县加快发展,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高县域经济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是实现城乡统筹的重要步骤。一是放宽民营经济的市场准入和经营范围。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未明确禁入的领域,凡是国有经济退出的领域,凡是外商投资可进入的领域,都应允许民营经济进入。二是改善发展环境。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政务环境和舆论环境。三是把区(县)各种园区特别是工业园区建设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把园区建设成为区(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7、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以国家钒钛新材料基地建设为重点,积极组织科技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全市产业层次。以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为重点,继续抓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搞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以加强公共卫生为重点,加快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紧急救援中心、市传染病医院改造等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程;积极推进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和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以文化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建设市文化艺术大厦、影城二期等工程。加快市体育场二期改扩建建设、国家级棒垒球、射击射箭训练基地等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以增强快速反应和处理各种急发敏感重大事件事故为重点,加快综合应急平台及维稳相关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努力解决老龄人口社会保障和精神文化生活问题,贯彻落实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推进残疾人康复和就业。搞好计划生育工作,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努力提高环境质量。

  8、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增强对外开放实效。努力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切实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树立攀枝花对外开放新形象。一是要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做好项目的准备及筛选工作,结合我市资源的深度开发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及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引进大项目。二是抓好项目的跟踪与服务,对已签约的项目,要努力提高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三是在引进项目上要注意煤炭、电力等能源的综合平衡,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同时要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四是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完善各项政策。五是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开放实效,做好政策服务工作,进一步扩大出口规模;积极组织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力输出。

  9、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改善人民生活。一是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努力增加就业岗位,鼓励和引导劳动者走上新的就业岗位。二是要增加投入,搞好服务,特别是搞好培训,搭建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平台。三是继续巩固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金、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足额发放;确保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生病住院费用按时按规定报销,确保工伤保险参保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按时按规定支付报销。四是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强化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工作。五是扩大并规范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内容,做好启动生育保险的准备工作。一定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经济加快发展所带来的实惠。

  10、谋划长远,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全市“十一五”规划工作总体安排,2005年主要是在形成“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的基础上,集中力量编制“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各专项规划,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并做好规划之间的衔接工作,最后形成“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各级人大审议通过。所以各区(县)、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采取有效措施以确保“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圆满完成。

  各位代表,200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目标和各项任务已经明确,我们要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加强对经济运行的预测监测,努力化解各种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为“十五”计划的圆满完成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审核: 何强   责任编辑: 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