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攀枝花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2年计划的报告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06-10-29     来源:市政府办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2002年2月26日在攀枝花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  张国良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攀枝花市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作《关于攀枝花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2001年计划执行情况及200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

  一、关于2001年计划执行情况

  200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努力学习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真抓实干,勤奋工作,推动了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一)国民经济稳步发展,运行质量大幅度提高。

  初步统计,去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4.08亿元,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第二产业增长7.8%,第三产业增长10.5%。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企业赢利、亏损企业减亏额、资产负债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总资产贡献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效益指标继续改善。地方财政收入达到7.52亿元,增长9%;国税、地税收入合计超过了20亿元大关,达到了23.92亿元,增长28.3%。这是1998年以来我市经济发展的最好水平,是在世界经济明显衰退,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到谷底,企业改革中许多深层次矛盾尚未解决的不利条件下取得的;是通过推动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取得的;是全市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果,成绩来之不易。

  (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形成。

  去年我市按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十五”计划的要求,以支柱产业多元化为目标,加大了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步伐。攀钢三期工程全面启动,冷轧酸洗、连铸、热轧等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相继开工;高耗能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按计划推进,10万吨电解铝项目开始建设;高新技术园区一批中小企业陆续投产;攀西生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生物制药工程拉开序幕;威力特钢、圣达焦化等项目发挥作用。第三产业超过两位数增长,德铭商城二期、温州商城等市场设施建设,对改善居民的购物环境、消费环境将发挥重要作用。农业开发力度加大,特色农业开始显现,水稻、玉米等优良品种栽种面积增加30%以上,早春蔬菜、优质烟叶、亚热带水果、蚕茧、肉类等农产品都有较快增长。结构调整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形象进一步改观。

  由于二滩电站在前年完成所有投资,导致去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2.3%,但全年仍然完成投资29.2亿元,超过计划预期目标,尤其是技术改造投资达到10.32亿元,增长62.1%。民用机场按计划推进;炳草岗大桥、炳清公路连接线、滨江大道下段、安宁河大桥竣工通车;甸渡路改造、金沙江法拉大桥、渡金线、炳仁线开工建设,交通状况进一步改善。世行贷款安宁河流域农业综合开发、攀西农业综合开发、晃桥水库和天保、退耕还林、生态县区工程建设步伐加快。胜利水库渠系配套、高堰沟水库、农村电网二期改造动工;大竹河水库前期工作加快,农业基础继续加强。

  旧城改造和新区拓展全面推进,人民街、临江路、江南二路、竹湖园改扩建竣工;凤凰二期、湖光二期等小区建设顺利;炳二区、炳三区规划正在编制。公用设施建设加快,炳大水厂、格里坪水厂给水工程、炳草岗煤气柜工程完成;二级邮区中心、二滩库区和市垃圾处理厂二、三期工程开工建设;城乡电网改造进展顺利,城市形象进一步改观。

  (四)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对外开放成效突出。

  去年以来,通过狠抓工作作风转变,全面推进机构改革,清理行政审批项目,成立政务服务中心,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开展严打整治专项斗争,全市投资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促进了招商引资为重点的对外开放事业取得历史性突破。在争取外国政府贷款和国家、省里资金上取得新的成就,机场建设引进科威特政府贷款协议已经签定,利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已经通过审查,争取国家和省里的各类专项资金3.4亿多元。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引进了浙江温州国清实业投资公司、临亚集团、国际明珠集团等在攀投资。对外合作进一步加强,牵头倡议成立了川滇五地市州协作区,举办了第一次会议;党政代表团成功出访红河州,考察了中越边贸市场;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交流不断深化。在国际市场发生不利变化条件下,全年出口仍然达到1.24亿美元,外贸出口总额虽然有所下降,但出口产品和地域增加,出口多元化格局开始显现。

  (五)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提高。

  科教兴攀战略顺利实施,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提高,我市成为“国家级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基础教育进一步巩固,高等教育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攀枝花学院顺利实现专升本,攀钢职教中心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人口与环境保护达到了预期目标,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文化、卫生、体育和广播电视有了新的进步。

  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85元,增长3.5%;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6804元,增长1.1%;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83.78亿元,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3.14亿元,增长11.8%。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失业人员的失业保险金保证了按时足额发放;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正式启动;扶贫解困工作进一步加强。

  总之,去年全市国民经济保持了抬头回升的势头,经济运行总体情况是好的。但经济发展仍欠年度预期目标0.8个百分点,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在经济发展预期目标的安排上,对形势变化造成的不利影响估计不足,由于受国际经济衰退的影响,致使外贸出口下降了35%;地方工业受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尤其是竞争力不强,上半年生产经营持续下滑,全年增长仅3.8%。二是2000年经济增长超过预期目标2个百分点,是在制定去年的预期目标中没有考虑到的,这相应垫高了基数,部分抵消了去年的新增因素。三是经济发展的环境仍不宽松,投资环境上还需要不断改善,进一步拉动民间投资增长。同时,企业改革中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就业压力大等问题,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2年面临的形势

  正确认识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发挥优势,是作好经济工作的前提。当前,超过世界经济总量70%的美国、日本、欧盟的经济都进入了衰退期,美国经济在去年3月进入衰退后,又受9.11事件的影响,无异雪上加霜,度过衰退期尚需时日;欧盟经济增长乏力;日本经济连续下滑,去年是负增长。由于三大经济体同时进入衰退,世界市场萎缩,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尤其是日本政府放任货币贬值,对我们对外贸易造成很大压力,我们面临比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还要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了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对外开放新阶段,党的作风建设的新阶段。去年全国经济增长达到7%以上,同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功召开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北京申奥成功,中国足球冲出亚洲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加上国内政局稳定,发展环境很好,促进了我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增强了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心。为此,中央认为:“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主题不会改变,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不会改变,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仍然是机遇大于挑战”。并确定经济预期增长目标为7%,四川省的预期目标为8%,力争达到9%。

  我们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国家将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有利于我们争取国家支持,加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二是国家新出台了《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三是攀枝花已经成为“国家级新材料科技成果及产业化基地”,有利于加快“科教兴攀”战略的实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四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管理体制将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有利于我们迎接世界经济结构大调整,接受产业梯度转移。五是攀枝花作为四川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点地区,将继续得到国家和省里的大力支持。

  从今年开始,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将扭转连续四年大幅下降的走势,进入新的增长期。二滩电站、黄磷厂的生产能力将继续释放,一批新建项目和“两个园区”内陆续投产企业的生产经营将开始发挥作用,农业“两个开发”的成效将逐渐显现。一批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使用,城市形象的进一步改善,市内的购物和消费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都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有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市委市政府制定的、符合攀枝花实际的《攀枝花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发展的意见》,以及市委、市政府制定并经过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攀枝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有全市人民求发展的强烈愿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但是由于经济结构调整需要一个过程,新的经济增长点还没有完全形成。攀钢二期工程的生产能力已经发挥,三期工程才刚刚开始,增长的余地很小。加入世贸组织后,钢铁工业将面临激烈的竞争,价格下降在所难免,经济效益会受到一定影响。农业在总量上比较小,第三产业也难以支撑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国企改革任务艰巨,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这些因素的存在,使我市经济发展在今年只能保持一个适度的发展速度。

  面对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必须加快构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体制、环境和条件;必须加快实施支柱产业多元化战略;必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走开放开发之路;必须加快由新兴工业城市向现代化大城市转变步伐。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中央确定的“稳定、安全、灵活、多元”的思路来筹划今年的经济工作,迎难而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全面实现。

  三、关于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重点

  今年是本届市委市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是实施“十五”计划,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2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抓住机遇,依靠科技,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塑造现代城市形象;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攀枝花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的召开。

  2002年国民经济发展预期目标为7%,力争达到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

  地方财政收入比去年年初预算增长16.6%。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

  出口创汇力争与上年持平。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80元。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10‰,年末总人口控制在105.5万人以内。

  2002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的确定,是从我市经济发展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当前面临的经济发展环境,认真分析经济发展的增减因素,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反复酝酿讨论后提出的。我市正处在打基础阶段,新的经济增长点还在培育之中,今年新增因素不多,结构调整,企业改革的任务很重,不具备快速增长的条件,预期发展目标不可能定得过高。另外一方面,如果发展速度太低,不利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将给今后几年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压力,形势需要我们制定一个积极稳妥的发展目标。

  由于结构调整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力度加大,并将在“十五”后两年中发挥作用,现在看来完成“十五”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完全有可能的。

  为了保证今年预期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要切实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一项长期任务,是“十五”期间经济工作的主线,也是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要继续把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进一步加快步伐。 

  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加大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加快企业改革步伐,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整体经济实力提高。重点要加快攀钢三期工程建设,推动冷轧酸洗、连铸、热轧等重大技术改造项目顺利实施;加快高耗能园区基础设施和10万吨电解铝的建设,争取4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开工;进一步搞好高新技术园区;继续推进川投生物药业、川投黄磷、圣达焦化等企业和县(区)域经济发展。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努力促进新投产项目发挥作用,推动工业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大力改善消费环境,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加快德铭商城、温州商城、国际商贸大厦建设,开工建设攀贸中心改建、501电厂、鼎立、商业街二期工程。推进连锁经营、仓储式批发、物流配送、网上销售等现代流通方式;发展房地产业,完成20万平方米商品房建设;继续打造长江漂流、红格温泉冬春疗养基地、苏铁自然遗产等三大旅游品牌,开发二滩国家森林公园,推进旅游业快速发展;积极发展金融、保险等行业,发展和规范会计、咨询、法律等中介服务业,推动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

  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以农民增收为中心,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各项支持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的政策措施,加强政策引导、信息服务、示范带动,大力发展亚热带水果、早熟蔬菜、畜牧、生物资源开发等特色农业,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培育一批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强农村电网改造二期工程、晃桥水库建设、胜利水库渠系配套、高堰沟水库扩建等项目建设,作好大竹河水库前期工作,力争今年开工建设工程,夯实农业基础。继续实施世界银行贷款进行安宁河流域农业资源开发和国家的攀西农业综合开发两个项目,增强农业生产能力。推动城镇化战略实施,引导乡镇企业健康发展,形成小城镇特色。

  (二)加大投资力度,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

  投资是拉动今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扩大内需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搞好“四个一批”,加大投资力度,推动攀枝花建设取得新的进步。

  继续加强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建立畅通、安全、便捷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为目标,加快对外大通道、城市主干道、县乡村公路建设。加快攀枝花飞机场的建设,全面完成土石方和场道工程;积极配合省里有关部门,为西攀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抓好正在建设的甸渡路、弄清路、滨江大道、渡金线、炳仁线等在建项目;机场路等一批前期工作已经就绪的项目,争取全面动工建设。抓好攀枝花市南出境公路、格福路项目的前期工作,搞好项目储备。

  着力塑造形象,加强城市建设。坚持建管并重,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把盘活城市资产作为城市建设的着力点,搞好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重点抓好城市电网改造、攀枝花二级邮区中心、格里坪水厂、金江水厂扩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市政公用设施项目建设;完成竹湖园、竹密路、大河路、冶金线等城市道路和主要城市景观的改造建设,继续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使城市形象每年都有新的变化。启动炳三区、炳二区地龙箐、倮果、仁和、大水井广场等新区建设,加快凤凰小区二期、湖光小区二期建设。加快发展城市房地产业,搞好凤凰小区二期、湖光小区、温州商城、德铭商城、国际商贸大厦、二街坊旧城改造等一批项目的开发。

  继续搞好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落实业主负责制、资本金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五项制度。用改革的办法,拓宽投资渠道,按照“国家投、地方筹、对外引、民间融”的思路,多方筹集资金。加强建设工程管理,严把工程质量关,坚决防止和杜绝劣质工程、“豆腐渣”工程;加强工程建设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努力降低成本造价,严禁资金挪用,防止和杜绝浪费现象和腐败现象。

  (三)以国企改革为中心,推进改革取得新的进展。

  加快以国有企业为中心的各项改革,是今年经济工作的一个重点,要以搞活企业为目标,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促进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按照中央确定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企业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和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岗位工资与效益工资相结合,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调动企业经营者、科技人员和职工等各个方面人员的积极性。加强企业管理,大力推进战略目标管理,实现管理创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以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为重点的资金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继续推动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认真研究企业退出机制,逐步建立产权交易市场,为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创造条件。通过依法破产,采取资产打捆,整体招标以及改造、重组盘活,促进国有资本逐渐从竞争性行业退出。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形成有利于中小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逐步发展一批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

  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积极作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根据攀枝花是粮食主销区的特点,作好各项工作,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粮食来源渠道,保证粮改顺利推进。推动土地的合理流转,按照“自愿、有偿、依法、规范”的原则,加强引导,鼓励土地向种植能手、专业大户、龙头企业流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要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护农民利益,使土地流转有序进行,维护农村稳定。 

  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继续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以营造讲求商业道德、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氛围为目标,坚决打击商业欺诈、欺行霸市、假冒伪劣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深入开展打假联合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犯罪行为,打击金融、财税、建筑、流通等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规范中介组织行为。巩固关闭“五小”成果,对严重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违法开采的小煤窑、小冶炼要坚决关闭,杜绝死灰复燃。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强化招商引资,全面实施对外开放战略。

  抓住入世和世界产业结构大调整的机遇,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全面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战略,努力使我市的对外开放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积极作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各项应对工作。开展对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法律原则、我国政府签署的各项协议条款和作出的承诺文件的学习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对外开放队伍。充分利用过渡期时间,努力增强自身实力,把入世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大力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充分发挥攀枝花的资源优势,加大项目包装力度,加强对外宣传,搞好招商引资,力争引进内外资比去年增长20%。加大营造环境力度,切实落实各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注重改进和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发挥以企招商、以商招商和中介组织的作用,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实效。

  千方百计加强对外贸易。出口创汇要在今年不利情况下力争保持去年水平,必须努力增加出口产品品种,培育出口企业和特色产品。积极支持企业出口工作,及时提供的信息服务,协调好原材料、运输等外部条件;搞好出口退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足额退到出口企业,提高出口企业积极性。

  搞好对内开放工作。加强周边地区和经济联系密切地区建立起多层次的友好关系,推进经济技术交流,充分利用市外资源,促进共同发展。

  建立和完善对外开放的责任追究和目标考核制度。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关于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进一步改善软环境,全面树立“人人都是招商引资软环境”的观念。调整原有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增加招商引资的指标,推动全市招商引资新局面的形成。

  (五)继续实施科教兴攀战略,促进可持续发展。

  科教兴攀和可持续发展,是关系攀枝花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要大力推进,抓出实效。

  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抓住我市被批准为“国家级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的契机,研究包装一批资源综合利用、农产品加工、生物资源开发项目,努力树立品牌,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改进科技工作和科研经费安排方法,加强科技交流,进一步推动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合作,充分利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智力和技术,提高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落实科技人员贡献与报酬挂钩、技术入股参与分配的政策,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创业精神。高度重视人才,完善用人制度,创造有利于发挥人才潜能和作用的环境。

  把教育发展放在优先发展地位,增强教育基础。加强义务教育,突出素质教育,巩固“普九”成果。加快攀枝花学院三期工程建设,扩大教育规模,提高办学质量。完善以区县为主的中小学办学体制,支持民办教育,重视农村中小学建设,保证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推进可持续发展。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搞好荒山绿化和小流域的综合整治,实施天保工程、市区视野区造林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生态县(区)建设工程、安宁河整治工程。坚持 “一控双达标”和“三同时”政策,加强对工业污染的治理,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处理,不断增强攀枝花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大力拓宽就业渠道,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扶贫解困力度,发展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大力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正确处理深化改革、结构调整、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与扩大就业的关系,正确认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扶持力度,增加就业岗位。大力发展容纳劳动力多的第三产业,支持个体、私营、外资企业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扶持中小企业,提高就业水平。加强就业中介服务,强化对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培训,切实搞好再就业工程。落实增加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为增加就业创造更加宽松的体制环境和社会环境。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作好“两保”工作,确保失业人员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要依法扩大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面,加大保险费清欠收缴力度,积极争取上级转移支付,增强社会保障能力。

  加大扶贫解困力度。坚持开发性扶贫和“对口帮”扶贫方式,加强农村扶贫工作,搞好二滩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妥善安置管理好凉山州的自发迁居移民。落实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低保对象做到应保尽保。加大特困职工解困力度,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加快建设攀枝花广播电视中心和攀枝花影城,完善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发展文化事业;抓好中心医院住院部改造,加快发展卫生事业,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发展体育事业,提高人民身体素质。

  各位代表,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再接再厉,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中共攀枝花市委的领导下,认真作好今年的经济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的召开!

  附: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见下页)

  攀枝花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

  单位

  2001年

  2002年

  备注

  实际

  增长%

  计划

  增长%

  一、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124.08

  8.2

  132.8

  7

  第一产业

  亿元

  8.32

  4.0

  8.6

  4

  第二产业

  亿元

  84.06

  7.8

  89.3

  6.2

  建筑业

  亿元

  8.01

  -11.4

  10.1

  26.1

  第三产业

  亿元

  31.70

  10.5

  34.9

  10

  二、农业

  农业总产值

  亿元

  13.41

  6.3

  14.1

  5

  乡镇企业总产值

  亿元

  60.66

  19.9

  65.5

  8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人

  2524

  3.5

  2604

  3.2

  三、工业

  工业增加值

  亿元

  76.1

  10.2

  79.2

  4

  产品产销率

  99.3

  —

  97

  限额以上企业

  全员劳动生产率

  元/人

  25853.77

  —

  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29.2

  -12.3

  37

  26.7

  五、财政

  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7.52

  9.0

  7.74

  16.6

  增幅为同口径比较

  地方财政支出

  亿元

  15.88

  29.4 

  11.94

  17.9

  同上

  六、商贸及物价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43.14

  11.8

  46.6

  8

  出口创汇

  亿美元

  1.24

  -35.0

  1.24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101.4

  —

  102

  —

  七、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

  ‰

  8.52

  —

  10

  —

  年末总人口

  万人

  104.3

  1.2

  105.5

  1.3

  八、城镇登记失业率

  %

  4

  —

  4.5

  —

审核: 何强   责任编辑: 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