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攀枝花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1-02-10     来源:市发改委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刚刚过去的 2020 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全市上下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认真组织实施市十届人大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有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秩序恢复,经济运行持续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2020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9%,低于年初预期目标3.6个百分点;

  

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高于年初预期目标2个百分点;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2.2%,低于年初预期目标12.2个百分点;

  

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4%,高于年初预期目标3个百分点以上;

  

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6%,低于年初预期目标2.4个百分点;

  

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6%,低于年初预期目标0.4个百分点;

  

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4%,与年初预期目标持平;

  

8.单位GDP能耗下降1%,超额完成年初预期目标1个百分点;

  

9.新增就业1.82万人,超额完成年初预期目标0.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7%,控制在目标(4.2%)范围内。

  

受新冠肺炎疫情、外部环境等影响,部分指标与年初目标存在差距,但多数经济指标稳步向好、排位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等增速进入全省第二方阵(前三季度居全省各市(州)第11位)。

  

(二)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1.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四个先行”启动应急响应,快速建立高效防控机制,制定分区分级分类防控措施,我市成为发现确诊病例最晚、治愈率100%、确诊病例率先清零的市(州)之一,全市医务人员“零感染”、院感事件“零发生”。坚持防疫和发展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减免各项社保缴费15.22亿元,落实企业稳岗返还7832万元,安排复工复产补助资金1021万元,全市经济秩序快速恢复。推出“线上办、预约办、邮寄办、容缺办、现场办”“五办”措施,保障疫情期间政务服务不间断、不减速,网上办件1.55万件次,提供邮递快达服务2万余件次。积极服务全国全省抗疫大局,驰援湖北的医务人员规模仅次于成都,居全省各市(州)第二,为全国和全省防疫大局贡献了攀枝花力量。

  

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力推进。建立了全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领导小组,编制上报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1+8”研究报告和“四重”清单,建设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成渝地区康养旅游“后花园”等列入《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先后与成都市和重庆市的长寿区、綦江区、大足区、渝北区、江北区签订合作协议。设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驻蓉联络处和驻渝联络处,为成渝攀相关企业合作提供优质服务。组织市党政代表团赴成都、重庆考察对接并开展投资推介,现场签约项目14个、协议金额63亿元。把“两城”作为全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硬核重器”,钒钛新城和攀西科技城加快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三线建设干部学院等项目加快建设,阳光大道南北线等项目开工建设。

  

3.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攀枝花南至昆明动车开通运行,运送旅客16万余人次。新增攀枝花至郑州、厦门、济南3条航线。攀大高速公路(四川境)建成通车。G4216线宁南至攀枝花段高速公路预计2020年完成投资5亿元。攀盐高速公路和绕城东段高速公路项目相关工作加快推进。机场迁建选址通过国家民航局专家组评审。完成国省干线大中修78公里,超目标任务96%。

  

4.产业发展稳中向好。建立地企双方党政主要领导共同牵头的常态化推进机制,携手攀钢打造工业“航母舰队”,加快攀钢千亿级钒钛企业和高水平企业集群建设步伐。安宁股份正式登录A股,实现了攀枝花民营企业在中小板上市零的突破;秉扬科技新三板精选层挂牌,成为四川省首家在新三板精选层挂牌的民营企业。举办中国•攀西钒钛论坛,发布《攀枝花钒钛产业发展状况白皮书》,钒钛产业链不断向中高端延伸。攀钢钢轨通过铁海联运的方式出口印尼,供货雅万高铁。52个重大工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金沙水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培育发展数字经济,建成5G基站840个,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正式启用。荣获世界智慧城市大中华区“数字化转型”入围奖和“2020中国领军智慧城市”荣誉称号。坚持以工业思维发展现代农业,创建1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6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康养产业加快发展,康养旅游产业“5115”工程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入选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0强市,“冬日暖阳、夏季清凉”康养品牌打响。

  

5.创新驱动发展迈出新步伐。举办了攀枝花开发建设55周年科技创新大会,表彰优秀科技人员50名、创新团队4个,激发了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热情。柔性引进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钛及其复合材料加工与处理3名顶尖专家。攀钢等6家国内钒企业在北京共同组建成立了钒应用技术推广中心,引领和带动钢铁及相关产品品质升级。组建攀枝花钒钛产业联盟,开发运营钒钛产业互联网平台,倾力打造攀枝花智慧康养产业大数据平台体系,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6.社会需求逐步提升。认真落实“投资唱主角”要求,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2019年增长9.7%的基础上,高位增长10%,增速为“十三五”期间最高的一年。产业投资增长17.7%,高于同期11.9个百分点。实行市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开展4次项目竞进拉练活动,现场督促指导47个项目建设。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2次,开工重大项目163个、总投资628.3亿元。开展项目储备包装工作大会战,共储备项目2072个、总投资1.1万亿元。开展“春暖花开•惠动花城消费节”等80余场展销促销活动。加快发展“夜间经济”“地摊经济”,出台促进攀枝花市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方案,设置临时摊位2500余个,间接解决5000余人就业。

  

7.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9.7%,位居全省第2。空气质量6项考核指标均达国家二级标准,各国控测点首次实现各项指标全部达标。完成全市1375家排污单位的许可证核发和登记,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成立了长江流域禁捕退捕领导小组,139艘渔船禁捕退捕工作全面完成。大力实施营造林、生态绿化、干热河谷生态建设。已完成干热河谷生态脆弱区森林生态修复治理2100亩、营造林29万亩。加速公园绿地、城市绿地建设,新建、续建、筹建公园项目16个,攀枝花公园改造提升项目完工。

  

8.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省市十大类民生实事有序推进,投入资金36.2亿元。竹湖园路段交通改造工程、炳仁线与机场路交叉口工程等全面完工,万达广场和中央铭城人行过街风雨廊桥投用,主城区交通拥堵得到改善。观音岩引水工程管道实现全线贯通。“三供一业”供水分离移交和户表改造工作基本完成,水厂改造有序推进,涉及居民12.76万户,移交片区的供水质量和服务提升。组织“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专场招聘会120余场,推进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社会就业稳定。区域医疗保险互联互通取得新成效,新增定点医疗机构跨省联网20家、省内联网35家,定点零售药店省内联网131家。办理市外参保人员异地就医结算约20.5万人次。成为全省“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试点示范市。整合投入各级各类资金4亿元,全面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措施,剩余586户2986名凉山自发搬迁贫困人口如期脱贫。2020年贫困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10395.8元,10749户44353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均达到现行脱贫标准,脱贫质量得到巩固提升。严格落实森林草原防灭火责任制,编密织牢森林草原防灭火体系,全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和人员重伤、死亡事故发生。成功创建为第一期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

  

一年来,坚持市政府领导领衔办理重点建议、提案工作制度,及时回应群众关切,积极推动建议事项转化为政策和工作举措。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60件、市政协提案163件,办复率、满意率均为100%。扎实推进“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基本完成《纲要》目标任务,即将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全市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交通瓶颈制约凸显,成昆铁路和高速公路多次因突发自然灾害中断运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链供应链水平亟待提升;市场消费恢复较慢,支撑性重大项目不多,有效需求恢复基础不牢;资源环境约束偏紧;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公共服务保障等领域仍有短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任务繁重。对此,我们高度重视,努力加以解决。

  

二、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草案)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攀枝花新征程的第一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

  

2021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市委十届十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落实省委彭清华书记莅攀调研指示精神,认真贯彻省委“稳农业、强工业、促消费、扩内需、抓项目、重创新、畅循环、提质量”要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与安全,巩固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按照市委“一二三五”总体工作思路,持续做好钒钛、阳光“两篇文章”,不断提升“三区联动”能级,加快科技创新高地、南向开放门户、友好生态环境、宜居公园城市和、市域社会治理“五大建设”。坚持“工业不强不叫攀枝花,科技创新引领攀枝花”,加快推进“两城”建设和“一枢纽五高地”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攀枝花建设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城镇新增就业1.6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内。

  

——单位GDP能耗下降率、总量减排完成省下达目标。

  

三、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为巩固经济稳定恢复态势,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完成,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生命至上,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一是多措并举加强疫情防控。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克服麻痹思想、松劲心态、厌战心理。完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扎实做好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的疫情防控技术指导。加强对农贸市场、大型商超、冷链物流及其从业人员的排查力度,加强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努力做到八类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其他人群“愿检尽检”。发挥交通出入口、发热门诊等哨卡作用,加强健康筛查。落实落细分区分级精准防控举措,坚持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形成政府与社会管控合力。

  

二是未雨绸缪做好疫情应对。密切关注国际国内重点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疫情,定期做好疫情形势的分析研判。加强应急准备,保障物资供应,确保一旦发现确诊病例能够马上接受隔离治疗,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活和各类市场主体正常经营。

  

(二)聚焦优势特色,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

  

一是强化产业发展创新支撑。实施“科技创新引领攀枝花”行动,切实增强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创新开发能力。健全成渝攀区域协同创新机制,深度参与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建立成渝攀钒钛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打造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建好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攀西分中心,做强国家级钒钛科技孵化器、国家钒钛重点实验室、国家钒钛质检中心和钒钛交易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国家钒钛新材料产业创新中心、省级钒钛制造业创新中心落地攀枝花。实施《攀枝花市高新技术企业倍增专项方案(2020—2025年)》,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新增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以上,高新技术营业收入突破660亿元。积极对接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高科技企业,共建高水平科研机构。引进钒钛、康养等各类高层次人才1500人以上。围绕产业链和供应链,布置技术创新链,匹配资金链,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推进攀西试验区重大科技攻关,筛选组织实施钒钛领域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0项。开展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工作。完善“双创”金融支撑体系,力争设立“双创投资引导基金”,推广开展“天府科创贷”,拓展科技型中小微型企业融资渠道。用好用活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加速推进金属钛粉、3D增材制造等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二是强化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实施大集团大企业提升行动,加强中小企业“育苗壮干”梯度培育,加快打造“攀钢航母舰队”,培育一批研发能力强、制造水平高、产品质量优的实力企业。突出抓好一批投资大、带动强、经济效益显著的重点产业化项目建设,力争攀钢在攀投资30亿元以上、全市工业投资突破300亿元。加快推进创润高纯钛、红杉钒业氮化钒铁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新开工建设攀钢6万吨/年熔盐氯化法钛白等项目,扎实推进攀钢高端钛及钛合金、钛程钛钢复合材等续建项目建设,推动龙蟒50万吨钛精矿升级转化氯化钛渣、云钛低成本高端钛锭熔铸及延伸加工等重点项目竣工投产。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户。开展重点企业上市培育,力促秉扬科技创业板上市,东立科技进入新三板精选层。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推动攀枝花市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综合配套工程、钛材加工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期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聚链、延链、补链、强链招商,引进落地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推动产业布局园区化、园区产业集聚化、产业项目高端化。推动“两城”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商务会展、产业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

  

三是强化产业融合发展。围绕“全域康养、全民健康”目标,加快推动康养进社区、康养进乡村,大力发展运动康养、旅游康养、居家康养、医养结合,加大医疗、文娱、体育等康养要素配套集成力度。深入实施康养旅游产业“5115”工程,加快攀西阳光欢乐谷国际旅游度假区、金杯半山•米易太阳谷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金沙画廊等康养旅游“5115”工程项目建设。抓好铜锣湾时代广场等商业综合体项目和三线建设文旅融合发展等文旅项目。争创省级森林康养基地2个。加快推进50个医养结合点建设,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示范单位评选活动。加快建设攀西文旅经济带和阳光生态经济走廊,创建“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打造国家级“三线文化”品牌。推进安宁河谷综合开发和农文旅融合发展,建设成渝地区优质农产品基地。新认定市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争创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大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建设,引导加工型龙头企业入驻园区、集聚发展。加快推进“金水济攀”等引水上山工程和“引雅济安”工程。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粮经复合种植模式,确保粮食产量25.8万吨以上。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新建5G基站1000个以上,加快建设农业、钒钛、康养等产业互联网平台,规划建设攀西数字经济港,打造攀枝花特色产业直播基地,发挥好数字化引领、撬动、赋能作用。

  

(三)聚焦城市转型,加快推进宜居攀枝花建设。

  

一是加快建设“两城”。高质量推进“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加快并园入区、并区入城步伐,推动仁和迤资园区、盐边安宁园区与钒钛高新区一体化发展,推动仁和橄榄坪园区与攀西科技城一体化建设。以“两城”为主体,积极创建省级新区。完善交通路网体系、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加快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区。加快建设阳光大道南北延线、完成投资9亿元以上。推进实施钒钛新城综合市场、钒钛新城医院等项目。加快建设三线文化广场、天星中小学等项目。开工建设大剧院及文化馆、美术馆等项目。力争流沙坡职教园区、城市生活美学中心等项目落地开工。加快打造高质量产业发展区。制定完善创新平台建设、科技金融融合发展、政产学研协同推进等政策体系。引进高水平科研机构和专家团队1—2个,引进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推进钒钛科技中心等3个先导性项目,加快推进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金江综合物流组团项目建设。开工建设攀西科技产业园。持续推进开沃专用车等12个项目,建成航友钛材等10个项目。有序推动“两城”重点片区开发,做好鱼塘、五贵塘等片区项目开发前期工作。

  

二是加强老城区更新改造。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施策,推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深入开展棚改腾空土地综合利用,多渠道筹集棚改资金持续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编制老旧小区改造专项规划。推广康养住宅,促进房地产市场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交通拥堵“三把锁”项目,实施“微循环”改造工程,建成市中心医院与渡仁西线连接大桥等项目。加快污水管网建设。

  

三是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合理布局城市生态、生活、生产空间,着力构建“一核两区一中心”城市格局,支持县(区)创建县域经济强县、先进县、进步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积极创建乡村振兴先进县、先进乡(镇)和示范村。继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行动”,完成农村户厕改造2200户,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92%,95%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完善农村物流网络节点建设,发展“互联网+货运”新业态。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支持企业建设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推动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建设农村公路70公里以上。

  

(四)聚焦改革开放,增强开放发展新优势。

  

一是全力对接成渝地区南向开放发展。项目化、清单化推进与成渝地区已签合作协议落地落实,开通直达重庆、成都高铁动车组列车,强化与成渝地区功能协作,巩固成渝攀战略“铁三角”关系。发挥好攀枝花比较优势,协同推动成德绵眉乐(雅)广攀经济带和攀(乐)宜泸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壮大钒钛产业集群,加快建设清洁能源基地和沿江绿色生态走廊。筹备召开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第五次省部联席会议、中国钒钛产业发展大会。积极在成都、重庆等客源地举办“康养+”推介会。利用国际性文博会展推出“五大文旅线”,发布文创产品,提升攀枝花城市美誉度。推进市内大医院与成渝两地优质医疗资源在远程医疗、会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统筹做好第十一届川滇黔14市(州)合作与发展峰会合作事项和项目等相关工作。

  

二是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力促宜西攀高铁、攀昭铁路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力争机场迁建选址获批、攀盐高速公路开工建设。确保攀宜高速建设完成工程总体形象进度的24%。完成保安营机场航油设施改造项目、空管设施更新改造工程。畅通市域交通内循环。完成仁和至中坝至平地段一级公路和G5京昆高速鱼塘互通至红格一级公路工可报告及相关要件编制工作。实施国省干线大中修工程30公里。加快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进一步整合攀枝花以及攀西周边区域物流资源,带动区域物流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攀枝花达海综合物流园、攀西冷链智慧商贸城等物流项目建设。启动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建工作。

  

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借助“2021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西博会”“绵阳科博会”等省级重大平台活动的影响力,精心策划并组织举办特色投资促进专题活动。开展“招商大比武”,确保省级平台活动签约项目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不低于90%、80%、30%。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不低于800亿元,新签约引进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40个以上。

  

四是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推进“一事一次办”改革,形成一件事一次办审批流程,编制发布“一件事”办事指南,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完善市、县、乡、村四级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电力、水、天然气等要素市场化、差异化定价机制。争取推进金沙水电站实施“虚拟”专线供电试点。有序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形成稳定的各级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承担的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公共服务等领域的项目。进一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推进新型农民职业化试点,完成农村“房地一体”的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工作。

  

(五)聚焦扩大内需,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

  

一是坚持扩大有效投资。坚持“每天抓项目、每周通报项目、每月协调项目、每季度拉练项目”工作机制,加大产业升级、“两新一重”、基础设施补短板等领域投资力度,着力扩大现代化产业链、技术改造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对列入“十四五”规划的重大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持续开展“三比三赛”、项目推进“红黑榜”等活动,抓好“十四五”规划项目的滚动实施,确保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项目,保持投资增长后劲。做好项目审批事项取消、下放和调整的承接工作,提高项目审批效率,为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创造有利条件。用足用好国家财政金融政策,做好专项债券项目配套融资,加强政银企对接,多方筹集项目资金。对已获得中央、省预算内投资和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重大项目开展定期调度。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确保金沙水电站完成建设,投产发电进入商业运行;银江水电站完成投资5亿元,实现大江截流。

  

二是推动消费提质扩容。实施商圈消费引领示范工程,改扩建新型城市消费载体,推动商业街提档升级。大力发展万象城、万达广场等特色商业街区,打造“吃喝游乐购一站式”体验式消费中心。进一步优化城市商业网点布局,推进城乡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着力提升社区商业消费、乡村消费,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支持传统商贸数字化,推进“互联网+流通”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以新消费为引领,着力打造消费新场景、创新消费新模式、发展消费新业态、培育消费新热点。培育发展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积极发展小店经济。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不断创新促销方式,加大挖掘假日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回补。

  

三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立足国内大循环,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促进资源合理流动和要素优化配置。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和品牌战略,积极参与国家钒钛、康养领域标准制定,建立全国钒钛标委会工作组,提升攀枝花特色产品和服务质量,促进供需高效适配,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主动参与国际合作和分工,深度融入东南亚、南亚国际市场。鼓励钒钛高新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承接配套产业转移,打造国际产能合作生产基地。参加进博会等涉外展会,围绕钢材、机械制造、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骨干企业,合作实施一批重点产能合作项目,拓展国际市场。

  

(六)聚焦绿色发展,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一是切实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研究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步伐。坚持以工业源管控为重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对传统高碳能源的依赖。积极倡导节能低碳生产方式,大力推进工程、项目节能减排降碳。加大新能源公交车投放力度。加快推进大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进一步提升安宁河攀枝花段水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销号,做好省级生态环保督察迎检工作。抓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渔。

  

二是深入推进大规模绿化全攀行动。继续实施城乡绿色福利空间、绿色通道、天然林保护、破损山体植被恢复等项目,完成营造林20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31.62万亩,完成6万亩的中幼林抚育任务。开展城市建成区视野区、石漠化区域等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脆弱区森林生态修复治理,完成重点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0.2万亩。抓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

  

三是加大公园绿地建设力度。启动公园城市示范建设,启动《攀枝花市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加快推进普达三期、市民健康体育公园、炳二区足球主题公园建设,推动天星湖公园、阿么玉湖公园投入运营,新建改建公园绿地不低于10万平方米。

  

(七)聚焦共建共享,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持续加大民生支出投入,办好民生实事,确保全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在65%以上。加大对县(区)“三保”支出预算监督力度,确保“三保”支出按预算执行。落实好航线、动车补贴,畅通百姓出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覆盖群体,做好工伤保险扩面,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全面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扎实做好稳岗返还等惠企工作,加强大学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帮扶工作,保持就业形势稳定。深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力争培训2.8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1.6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落实猪肉和粮油蛋菜保供稳价措施,严厉打击哄抬价格、串通涨价等行为。

  

二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实施健康攀枝花行动,推进健康城市试点建设。开展“全民健身促消费”活动,扎实备战四川省第十四届运动会。持续深化与阜外、华西等优质医疗资源的合作。花城新区医院和市妇女儿童医院完工并投入使用。加强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省级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建设,全面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质量。做好主城区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公办及普惠性幼儿园学位覆盖率达85%以上。办好“三线文化周”等系列活动。持续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八)聚焦高效能治理,统筹推进发展和安全。

  

健全风险预防、发现、预警、处置机制,加强风险隐患摸底排查,规范举债融资行为,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加强政府债务常态化管理,积极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预防控制体系,健全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机制。健全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机制,守住食品药品安全底线。着力推进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抓实森林草原防灭火“七级包保”责任制,提升人民群众森林火灾防控意识,严防森林火灾。培育和发展社会救援力量,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

  

各位代表,做好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我们将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锐意创新、奋发有为,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附件:名词解释

  附件

  

名词解释

  

1.“六稳”:指的是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

  

2.“六保”:指的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3.“1+8”研究报告:即1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总研究报告和8个专项研究报告。

  

4.“四重”:指的是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政策、重大平台、重大改革举措。

  

5.“两城”:指的是攀西科技城和钒钛新城。

  

6.康养旅游产业“5115”工程:指5个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10个国家级和省级特色康养村、100个康养旅居地和50个医养结合点。

  

7.“三保”支出:指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8.森林草原防灭火“七级包保”责任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市级党政领导包乡镇(街道),县(区)领导包村(社区),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包组(居民小区),乡镇(街道)一般干部和村组(社区)干部、基层党员、户代表等包户(楼栋),巡山护林员包山头,户包田间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