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种业市场 保护育种创新——“仿种子”清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4-06-21 来源:中国政府网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新华社北京6月20日电 题:净化种业市场 保护育种创新——“仿种子”清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新华社记者郁琼源、李云平、于文静
“仿种子”,是指盗用他人亲本、仿冒或套用他人品种的现象。这种行为直接侵害品种原始创新者权益,严重扰乱种业市场秩序,最终损害农户利益。
2021年以来,农业农村部按照种业振兴市场净化行动部署,以向日葵为突破口,先后启动了向日葵、黄瓜、甜瓜、油菜等作物品种“仿种子”清理工作,目前已撤销6批登记品种,历经3年完成向日葵“仿种子”清理任务,有效有力打击了各类“仿种子”。
清理“仿种子”净化种业市场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是全国最大的食葵生产基地,已发展形成集向日葵种子研发、基地种植、精深加工、市场营销、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
“仿冒的向日葵种子这几年少了,现在卖得多的是SH361。”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天吉泰供销社负责人王文田说。在这里,记者看到装在袋子里的SH361、三瑞9号等食葵杂交种在柜台上整齐码放。
巴彦淖尔市农牧局种业管理科科长程士哲说,全市累计登记向日葵品种356个。2021年开展“仿种子”清理工作以来,巴彦淖尔市撤销了其中207个品种,撤销品种已全部退出市场,市场上备案销售品种明显减少。
在全国种子生产大省甘肃,近年来企业登记种子品种多。甘肃省种子总站有关负责人说,按照农业农村部总体部署,甘肃省全面完成了向日葵、甜瓜、黄瓜品种清理任务,有力打击了“仿种子”仿冒侵权行为,有效规范了品种登记。
全国农技中心品种登记技术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为了从源头上解决品种同质化问题,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深入推进种业市场净化,包括开展登记品种清理、规范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试验、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强化行政与司法衔接等,“仿种子”现象得到明显遏制。
“仿种子”清理保护育种创新
通过清理整治,种业市场明显净化,增加了农民收益,也增强了企业创新研发信心。
巴彦淖尔市种植大户杨永胜从1995年开始种向日葵,现在基本选用三瑞农科的品种,每亩收入3000元左右。杨永胜说,以前“仿种子”把市场搅坏了,籽粒小,收益下降,现在好多了。
程士哲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清理前,当地向日葵种植品种五花八门,品种质量水平不一,亩产在195公斤至210公斤不等,价格也不稳定,葵农收入难以保障;清理后,市场环境不断改善,企业自主研发新品种持续投放市场,生产用种质量不断提升,食葵籽粒收购价格稳定在每公斤10.5元左右,到2023年,平均亩产提高到260公斤,亩均收入达到2730元,葵农收成明显上了一个台阶。
“仿种子”清理后,品种更集中,收储价格更好定,加工更容易实现标准化,实现了降本提质。巴彦淖尔市容大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磊告诉记者,2023年,公司营业额超过3亿元,与清理前相比,效益明显改善。
2022年8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国家育种联合攻关总体方案,明确支持由三瑞农科牵头深入开展向日葵育种联合攻关。三瑞农科相关负责人陈海军说,2022年,三瑞农科联合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西北农大、内蒙古农大、三胖蛋公司等成立了国内首个“向日葵种业创新联合体”。2021年以来,三瑞农科累计投入科研经费2480万元,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进行向日葵新品种选育和改良,品种研发数量由清理前的18个增长到32个。
持续深入实施品种登记制度
2017年品种登记制度正式实施,全国统一公开的种业大数据平台同时建立,一系列举措不仅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加快了新品种推广速度,也逐步建立了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的管理体系。
2022年4月,全国农作物品种DNA指纹库公共平台上线运行,玉米、水稻、小麦、向日葵等作物有了全国统一的品种DNA指纹信息库,可为市场打假、品种管理和育种创新提供品种指纹查询。目前,向日葵品种申请登记,已要求与已登记品种相比具备2个以上DNA指纹位点差异。
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所育种专家建议,所有登记作物都要建立品种DNA指纹库,登记时从申请者提交种子中提取样品,开展DNA指纹检测,强化品种登记差异性审查,实时更新指纹库,确保“一品种一名称一样品一指纹”。
业内专家认为,深入实施品种登记制度,要尽快完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和登记指南,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品种自主试验,加大对已登记品种跟踪监管力度,一旦发现弄虚作假、信息不实等行为要予以严厉打击,切实维护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