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青春绘未来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4-09-09 来源:攀枝花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大河中学舞狮队受邀参加2024甲辰年英国伦敦“四海同春”新春庆典展演。
平地镇中心学校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改扩建攀枝花市第六中学运动场。
新建仁和区幼儿园浅水湾分园。
攀枝花市第六中学完成空调安装。
东风小学校园。
大河中学校园一角。
仁和区西路小学教育集团党性教育活动。
大田镇中心学校被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仁和区幼儿园甲地分园师生共同阅读。
攀枝花市仁和区首届校园科技节开幕式在大河中学礼堂举行。
四川省第二届绿道健身·体育公园运动会(攀枝花市赛区)在仁和区举行。
四川省第四届“贡嘎杯”青少年校园体育联赛总决赛(攀枝花赛区)小学组篮球决赛在仁和新视窗体育运动中心举行。
从精心布置的教室到焕然一新的校园,从丰富多彩的课程安排到严谨细致的教学计划……开学首日,仁和区以“活力满园”的景象,喜迎新同学,全面拉开了2024年秋季学期的序幕。
校园里,翻腾着澎湃的求知热浪,充溢着勃发奋进的力量——
那是一间间教室里思维碰撞的火花,是一个个运动场上跃动欢呼的身姿,是实验室里一张张攻坚克难的面庞……
光影交织、画面流动,记述着近年来仁和区教育事业发展坚实的足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战略部署。
新征程上,要牢牢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人才支撑。
近年来,仁和区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提升师资队伍及教育教学水平、持续缩小区域群体校际办学质量差距,打造出了仁和教育的共富样本。
党建引领把方向 全面领导新教育
“我是东风小学的教师,党龄25年。时光荏苒、岁月沉淀,回顾庄严宣誓那一刻,心中充满了激动和敬畏,决心将我的一切献给党和人民,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入党这些年,我始终牢记誓言,坚守岗位,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日前,在仁和区教育和体育局开展的主题党课上,工作30多年的起学赋老师说。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近年来,仁和区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研讨、警示教育、主题党课等70余次。
这是一次次系统深刻、与时俱进的思想淬炼,是一次次重整行装、激发担当的全面动员,是一次次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作风检阅,还是一次次加强教育阵地、促进全区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在不断的行动中,仁和区教育和体育局提高站位,高擎旗帜,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凝聚起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教育事业现代化的思想动能。
加强思想建设是仁和区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缩影,近年来,仁和区教育和体育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统筹谋划、一体推进、以上率下、真抓实干,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纪律建设上下功夫,开创仁和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加强组织建设方面,仁和区教育和体育局持续推进“红烛匠心·筑梦花城”党建品牌建设,今年重点巩固和培育大田镇中心学校、民族中学等7个党建示范点。平地镇中心学校党支部坚持“红色引领,特色发展”党建理念,蓄力擦亮“彝脉相承”党建品牌,以“党建+思政”推进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积极开创“四大一新”思政育人新局面,为区教体系统党建品牌的打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要求,示范引领了各学校党建品牌创建工作。
优质示范作领航 城乡共富谋发展
9月3日,记者走进仁和区幼儿园浅水湾分园,一栋三层的教学楼映入眼帘,这所崭新的幼儿园已于今年秋季学期正式启用。
仁和区幼儿园浅水湾分园是由仁和区政府主办、仁和区教育和体育局主管的公办幼儿园。幼儿园环境优美、设施设备齐全、师资优异,可容纳大、中、小6个班180名幼儿入学,进一步满足幼儿学前教育学位需求。
城区幼儿园焕然一新,乡村幼儿园也活力满满。
日前,大龙潭彝族乡中心校幼儿园迎来开学,上课铃声一响,小朋友们整齐地坐在宽敞明亮的新教室。新投用的幼儿园可满足大龙潭彝族乡7个班级、210名幼儿入园,解决该乡学前教育学位不足问题。目前,全区共有12所乡镇中心幼儿园、2所教学点幼儿园,共有1860个学位。
不仅是增加学位,仁和区把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促进教育公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办学差距,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为推动城乡教育同步融合发展,仁和区采取“2+N”“4+N”“1+片区”等模式,组建2个城乡幼儿园集团、4个城乡义务教育学校集团,1所省一级示范高中,建成了从幼儿园到高中“241”省级示范校体系,将集团内领航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发展经验、教育科研、课堂改革及治校策略等植入成员学校,实现管理、课程、师资、教育教学活动等方面的同步化、一体化,有力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吸引3555名外地学生就读,为仁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为实现城乡教师同步管理培养,仁和区推进“区管校聘”改革,设岗位1606个,统筹使用岗位,推动城乡学校之间、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教师双向流动常态化,优化区域内师资配置,今年交流轮岗教师75人,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有效缓解学校学科结构性缺编问题。采取“集中培训+跟岗学习+顶岗锻炼”形式开展培训,培训教师1万人次,带动全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五育并举提素养 融合育人强内涵
从完全不会弹奏琵琶,到指尖在琴弦上灵活舞动,12岁的彝族女孩姚治伶用了4年时间。今年1月,在全市中小学生才艺大赛上,这位山区少年凭一曲琵琶独奏《南清宫》获得一等奖。
姚治伶的成长,得益于她所就读的学校——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中心学校2007年开始的乡村小学艺术教育改革实践。尽管经费并不充裕,学校仍克服困难,成立了艺术兴趣小组,开设了竹笛和二胡两门课程。随着条件好转,艺术兴趣小组在2012年升级为乡村少年宫,开设的课程门类也多起来,并向学生免费开放,让越来越多大山里的青少年走进艺术课堂。
“过去,农村家长只关心孩子是否吃得饱、穿得暖、学习好,对学生艺术兴趣培养不太关注。”平地镇中心学校副校长张茂丽说,“事实上,学习艺术可以让孩子们受益终生。学校坚持用有限的条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仅是平地镇中心学校,放眼全区,仁和区以美育为贵,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民族文化校本课程”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努力构建具有地方特色、学校特色的中华优秀文化校本课程和教材体系,让民族歌舞、苴却砚文化、书法、京剧、舞狮、民间工艺等走进学生校园生活。西路小学的扎染工作坊影响力不断扩大,吸引群众驻足体验;平地镇中心学校的彝绣工作坊达成馆校合作,在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苴却砚博物馆设厅展览;2024年7月,大龙潭乡中心学校的苴却砚工作坊参加全省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荣获全省二等奖。
2024年,仁和区4支“谈经古乐”民乐团分别斩获全市中小学艺术展演器乐专场小学、初中、高中组一等奖(第一名),大河中学荣获全省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器乐专场一等奖,谈经古乐两项创新案例荣获全省一等奖,“小初高一体化”非遗传承项目取得新成果。
营造向美塑心新氛围是仁和区坚持五育并举提高学生素养,融合育人强内涵的生动注脚,五育并举齐发力的新举措,为答好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仁和教育”篇提供了重要助力。
德育为先,构建思政引领新格局。仁和区各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推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健全校家社协同育人体系,强化思政立德、知识润德、艺体展德、实践养德。平地镇中心学校列为四川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成员单位,全区21所中小学校7740名学生到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西区国防研学教育基地等开展研学实践活动。西路小学、中坝乡中心学校、大龙潭乡中心学校、平地镇中心学校被列为四川省中小幼品格教育成果推广应用示范校,以高尚品格修养引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智育为本,打造教育教学新生态。立足建设特色课程体系,通过科研课题引领、教学成果推广等方式持续推进深度课堂建设,注重学法指导和教法研究,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持续提升教学质量。持续深化与西南科技大学的科普教育合作,7名科学家进校开展“科技点亮未来,老少助力共富”科普项目,完善科技层面育人体系,培育科技人才。2023年12月,仁和区举办首届校园科技节,2万余名师生开展科普月活动。
体育为重,探索以体育人新模式。切实保证体育课教学和阳光体育的时间和实效,确保学生掌握2项运动技能。推广校园足球、篮球项目,2024年5月,大田镇中心学校、平地镇中心学校被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为营造生动活泼、协作和谐的课间活动氛围,21所学校投身改革大课间操改革,东风小学创编《弟子规》国学课间操,大龙潭乡中心学校创编“龙潭的孩子”篮球操,平地镇中心学校创编“彝跃金钱棒”非遗课间操,莲花幼儿园创编“劳动大丰收”体能循环操等,特色鲜明、成效明显,创新传承传统运动项目,深化“在锻炼中传承”。大河中学通过开展第二课堂舞狮社团训练等方式,形成舞狮这一特色项目,大河中学舞狮队在全国龙狮公开赛上获得铜奖,并受邀参加2024甲辰龙年英国伦敦“四海同春”新春庆典展演。
劳育为基,搭建多元形式新平台。秋风初起,位于大田镇中心学校的“三园”劳动基地内一片丰收景象,学校在全省首届劳动教育实验(校)成果展示研讨会上做经验交流。思源学校开辟了21.52亩的劳动实践基地,五十一公里小学的孩子们穿梭在菜园中浇水施肥,前进镇中心学校开起了小食堂烹饪自种蔬果,福田镇中心学校的孩子们挽起裤腿在田间插秧,啊喇乡中心学校的孩子们在金黄的麦田中捕捉稻花鱼。孩子们有了蔬菜基地、稻谷基地、生态养殖基地!石榴、芒果、释迦、牛油果、杨梅、青菜、辣椒、南瓜……播种、浇水、施肥、收获,学生们真真实实参与劳动全过程,体验播种的快乐,享受丰收的喜悦!
引才纳贤强队伍 聚力破难树导向
凝“新”聚力,“师”路启航。8月21日,由市教育和体育局主办的“攀枝花市2024年新教师岗前集中培训”开班,482名新教师开启为期4天的岗前集中培训,其中50名仁和区新教师参训。
培训内容包括以讲座为主的通识培训、以讲座和实操相结合的分班培训、以学员展示的现场示范性培训等等。其中,通识培训将带领年轻教师们了解攀枝花教育改革发展的缘起、奋斗历程以及成就,认识攀枝花教育未来蓝图;从道德品质、课程思政、教育技术、心理健康、教师职业幸福与规划等,多角度、多维度地认识、理解、接受、热爱教师职业。分班培训引导新教师熟悉教学常规,学习如何备课、如何上课。示范性培训则通过展示活动,提高展示学员的总结、提炼、表达能力,提高观摩展示学员的学习、借鉴和创新能力。
“教育家精神为新时代教师职业发展树立精神航标,我将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让教育家精神在乡村振兴、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更加闪亮。”东风小学参加完培训的董老师说,“本次参训收获满满,一定将本次学习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工作岗位上努力上进、真抓实干。”
董老师的发言是仁和区一线教师的共同感受。近年来,仁和区坚持头雁领航,抓实“三名工程”,着力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全力推进“三名工程”,为仁和区加快建设区域优质教育中心夯实人才支撑。现已培养名师、名校长共35名,市区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按计划、按职责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建立了国家、省、市、区、校五级联动培训机制,灵活利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励、引导教师持续学习、深度学习。2024年度,全区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共3894人次。组织专题研修讲座活动,培训教师达2200人次,全面提升了校长、教师综合能力水平。
为引入源头活水,仁和区与成都市成华区签订《教育合作框架协议》,搭建了区域优秀教育人才培养战略体系。与昆明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攀枝花学院签订产学研培战略合作协议,与市三中构建学联体,学习研究会泽、宣汉教学模式,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优化师资,靶向引才。前往南充、重庆、成都、乐山等地开展教师招聘工作。2024年8月26日,仁和区2024年新教师入职仪式暨第40个教师节迎新送老教师座谈会召开,70名新招聘教师宣誓就职。
为开展人才孵化,仁和区组建名校名师送教团,探究“输出式”人才孵化。选派名校名优教师跨校交流,指导区内学校优化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机制、加速人才培养。截至目前,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达75人,其中17名先后到区教体局机关顶岗锻炼,2名到木里县支教,10名骨干教师到农村支教、46名乡村教师到城区学校跟岗学习。
持续投入优保障 教育优先促长效
近日,在攀枝花市第六中学教室内,同学们在空调的运转下实现高效学习,取代“扇风取凉”场景的是同学们在课堂上专心致志、求知若渴的画面。
“目前,我们学校教室、食堂和宿舍的158台空调已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学生将在更加舒适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攀枝花市第六中学党支部书记曾梦虹介绍道。
随着学校“硬件”的不断改善,老师们的干劲更足,教学质量也在稳步提升。去年10月,该校荣获攀枝花市2022―2023学年度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初中组“突出贡献学校”称号。曾梦虹感慨道:“学习教育环境好了,教学质量也提高了,社会满意度也提升了。”
攀枝花市第六中学的变化是仁和区投入真金白银,全力补齐教育事业发展“短板弱项”打开的一扇窗。近年来,仁和区让学生在家门口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为教育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源”,也为全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从煤渣跑道到塑胶跑道,从喷淋降温到安装空调,从传统的板书方式到多媒体、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方式,从均衡发展迈向优质发展、特色发展,学生逐渐从“有学上”转变为“上好学”……近年来,仁和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让有质量有温度的教育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一年来,仁和区先后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实施了浅水湾分园新建、市第六中学运动场改造和空调安装、总发小学运动场改造、校舍安全保障等项目。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完成19所学校506间教室光源改造,6所学校网络教室、智慧黑板升级改造项目。办学环境的大幅提升,更好解决了适龄儿童入学难的问题,助推了区域教育的公平、优质和均衡发展。
同时,仁和区还按照应助尽助的原则,实施学前教育阶段民族地区保教费减免、减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生活补助、普通高中贫困生国家助学金等民生工程,全年拨付学生资助资金3100余万元,惠及全区学前教育至大学学生4.87万人次,确保家庭困难学生不因经济原因失学、退学。如今,仁和老百姓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品牌赛事热度高 体教融合显成效
“快来看一看,纯手工冰粉……”“零食便宜卖啦!”日前,“爽爽夏季·慢漫生活”仁和区太平乡第二届“村BA”篮球联赛在太平乡花山村精彩上演。场内,争抢篮球的比拼声、加油鼓劲的呐喊声接连不断。场外,冰粉、凉糕、烤串、时令水果等特色商品琳琅满目,孩子们卖劲吆喝招揽顾客。
此次“村BA”篮球联赛,太平乡专门增设学生社会实践摊位,让孩子们在社会实践中收获成长和历练。活动中,每场比赛开场前,孩子们都在家长的协助下,亲力亲为支起了一个个学生摊位,孩子们劲头十足地向前来观看“村BA”的游客推介着自己的商品,观众及参赛队员纷纷前来捧场,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
“每次放学回家,妈妈都会给我做冰粉,我觉得很好吃,就想着把妈妈的好手艺通过摆摊的方式和大家分享,正好也锻炼锻炼自己。”家住革新村的学生倪子人说。
“从网上买了许多种类的小零食,我觉得很适合出来摆摊,父母也很支持,陪我一起‘练摊儿’。”家住花山村的学生张家豪透露,近一周的摆摊,已为他带来了近500元的“不菲”收入。
“赚钱不是目的,培养孩子们的社交技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认知和适应能力才是初衷。”这是夜市上大部分家长与孩子们的共识。
近年来,为助力青少年健康全面发展,仁和区着力搭建天天想运动健身的赛事体系。举办“村BA”“YIBA”“社区运动会”等“一区一品牌、一乡一特色、一村一亮点”体育民俗特色IP赛事20余项,参与群众2万余人次。各项体育赛事呈现出热度“高”和成效“显”的特点。
品牌赛事热度“高”。“省绿道健身运动会”“省暖暖花城杯羽毛球赛”“省苴却砚杯网球赛”“省羽毛球业余联赛总决赛”“省幼儿体育大会”“省贡嘎杯小学组篮球决赛”等全民运动健身特色品牌初显,全民健身热情“涨”。
体教融合成效“显”。创新青少年体育管理模式,竞技体育实现新突破,各学校均建有运动代表队,每年组织20余支队伍参加省、市体育赛事。今年,将有8支区级队伍参加全省“锦标赛”。
为拓展处处可运动健身的活动空间,仁和区全面筑牢健身主阵地,按照“四个一”标准,建成高标准新视窗全民健身中心、市民健康体育公园、综合体育运动场、登山步道、天星湖公园等为核心的全民健身场所,老百姓的健身获得感得到大幅提升。
高标准打造“15分钟健身圈”,科学编制体育公园建设规划,确保公园建设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形成以水中央湿地公园、滨河公园、上城市民体育运动公园等为支点的“15分钟健身圈”。
高站位推进体育场(馆)建设。截至目前,全区有体育场地867个,升级改造“三大球”场地100余个、安装健身器械150余件、铺设健身步道60余公里。拟投资1亿元,兴建一座集室内排球、羽毛球、篮球、健身馆于一体的综合健身活动中心,可满足20余种运动需求,为市民提供丰富多样的健身选择。
为营造人人会运动健身的科普氛围,仁和区建立健全全民健身三级体系。全区体育总会1家、社会组织体育协会14家,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健身辅导站40余个,健身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增强。加强全民运动健身人才培养,现有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600余名、群众体育引领员350余名,常年指导市民健身,提高了群众科学健身水平。实施科学健身普及宣传。同时,落实“健康仁和”行动计划,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科学健身大讲堂、体育锻炼达标检测等活动,向群众发放科学健身宣传手册万余册,传播科学健身知识,以科学健身理念引领全民健身。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如今,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老百姓,新时代的教育事业在党的领导下,正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向前。(谢词坚 杨莹 纳永娅 谢清明 宋桦坪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媛)
(仁和区教育和体育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