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与集合的共生力量

——西区依托三线文旅资源促进共同富裕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4-08-28     来源:攀枝花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图为火红年华三线时光·里一角。

  8月24日清晨,西区河门口,掩映在红花绿树下的初心园、习风园热闹非凡,前来参观、晨练的人们络绎不绝。

  “周末有时间,我会带孩子来这里参观学习,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绿化搞好了,广场也打造好了,很适合我们老年人来这里晨练。”

  “现在出门看到街道干干净净的,心情很好。”

  ……

  大家所说的这些变化,得益于河门口街道持续实施的以三线文旅资源促共富工程。

  西区河门口街道是三线建设时期重要的能源、建材基地,典型的老工业区。近年来,街道发挥三线文旅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有效整合运用辖区资源,成立四川省首家社区公司,通过培育新产业、布局新场景、开设新岗位,全力拓展产业增值、群众增收空间,积极探索共同富裕基层实现方式。

  变废为宝,“红砖房”长出新产业

  在初心园,一群孩子正在参加红色研学活动。现场讲解员声情并茂,为大家讲述着一段段红色历史。“这里曾是革命先辈们奋斗过的地方……”随着讲解的深入,人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孩子们睁大眼睛,聚精会神地聆听,偶尔发出惊叹声。

  河门口街道用好三线建设遗存资源,打出保护利用“组合拳”,聚焦三线文旅产业,夯实共同富裕产业支撑。

  保护三线文化遗存。全面摸排梳理辖区三线工业遗存、历史建筑、“红砖房”、“苏式房”,对26栋棚改腾空红砖房、5处工业遗迹进行抢救性保护和恢复,收集三线建设时期老物件5000余件,渡口水泥厂防空洞、渡口水泥厂俱乐部、河门口商场等13处三线文化遗存申报为市级历史建筑。

  打造三线文旅项目。以高家坪作为《火红年华》主要拍摄取景地为契机,落地总投资1.5亿元的火红年华三线时光·里项目,建设三线研学、特色街区、亲子休闲功能区,目前,项目二期已竣工投入试运营。同时,整合历史建筑保护利用项目等各类资金2100余万元,建设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完成沿街三线怀旧场景打造、历史建筑维修加固以及地标建筑亮化。

  壮大三线文旅产业。以火红年华三线时光·里项目为核心,串联初心园、习风园、背水小道等文旅点位,推出“吃、住、行、游、购、娱”文旅融合线路,打造红色主题、三线风貌的沉浸式体验研学文旅品牌。2021年以来,共接待党员培训、红色研学、三线文化旅游7万余人次。

  地企联动,“大食堂”布出新场景

  在共富直播间里,灯光柔和而明亮。直播间的背景墙上,“共富直播间”几个大字格外醒目。镜头前,主播为大家讲述三线建设的故事,时不时穿插相关文创产品的讲解,从产品的特点、优势到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网友们积极留言互动,直播间的互动率高达30%。

  “自从‘共富直播间’开设以来,‘共富工坊’开发金沙石画等文创产品10余种,我们已经上线200余小时,销售额达10余万元。这不仅增加了我们的收入,还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直播间的白萍对记者说。

  河门口街道依托社区公司,盘活利用辖区改制企业闲置资产,将原502电厂职工食堂装修改造,打造“一间一坊一基地”多功能“共富薪空间”,聚力实现群众增收。

  开设“共富直播间”。讲好三线故事、共富故事,传播三线文化,弘扬三线精神,推介“好耍还是河门口”。带动直播网络销售,推广苏铁娃娃、西区有礼等三线文化手办,苏铁山药、金丝皇菊等土特产品和钛杯、钛茶具等“钛制品”,直播间累计开播150余场,销售额15万余元。

  兴办“共富工坊”。招募社区居民传承旗袍缝制、金沙石画、针织毛绒玩具等手工艺,开发三线建设特色摆件、火红年华文化衫等文创产品10余种;制作“野坝子茶”“火烧粑”“柴火鸡”等三线主题特色饮食;与农产品仓储物流中心等企业合作,开发包装生产、芒果装箱等工作岗位。

  建设“共富就业实训基地”。链接群众就业愿望和市场需求,联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组织家政服务、婴幼儿照料、养老护理、初级面点师、挖掘机操作等各类“订单式”培训24期800余人次。同时,为有创业意愿的辖区居民提供政策上门、证照代办等“一站式”创业服务保障,成功创业27人。

  串珠成线,“家门口”拓出新岗位

  在河门口社区,保安赵斌正与店主亲切交谈,了解周边的情况。赵斌曾是下岗失业人员,如今身着保安制服,精神抖擞地执行着街道的执勤任务。他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曾经的迷茫已被这份新的工作带来的充实感所取代。

  赵斌告诉记者:“现在,我在家门口就业,为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既能找到自己的价值,还能照顾到家里身体不好的父母,非常开心。”

  河门口街道精准定位社区公司反哺服务基层治理,发展壮大社区经济,积极开发“家门口”就业岗位,以就业促增收。

  服务文旅项目。配合实施文旅项目,主动承接火红年华三线时光·里项目物业服务、初心园三线建设微博物馆等场馆管理,组织研学教培活动。

  拓展业务板块。在火红年华三线时光·里项目经营厂办商店,植入年代换装秀、手工陶艺体验等项目;在八角亭打造“共富夜市”;在习风园、河门口北街等区域投放共富巴士3台,探索餐饮经营、文创开发、文化活动等领域的业务板块。

  延伸服务功能。围绕社区慈善共富基金、智慧养老服务等平台,打造公益性爱心餐厅“妈妈厨房”、慈善共富餐厅,为辖区老人提供用餐服务。汇聚辖区4个社会组织力量,累计承接中央、省、市、区项目12个,项目资金达200余万元,服务3万余人次。目前累计开发“家门口”就业岗位158个,带动81名困难群众就业,促进低收入群体人均月增收2000余元。(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周越 特约通讯员 杨邦春 田金艳 文/图)

审核: 丁傑   责任编辑: 杨正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