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攀枝花市东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3-09-13 来源:东区发展和改革局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关于攀枝花市东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3年2月8日在区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攀枝花市东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高登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东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面对多重困难叠加的严峻复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区上下在区委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的监督与支持下,按照“加快建设产强城优人民幸福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区”总目标,认真执行区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实施“项目攻坚突破年”行动,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荣获2021年度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荣誉称号。
(一)2022年计划完成情况。
——地区生产增长(同比,下同)3.4%,低于年初预期目标3.6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1%,高于年初预期目标1.1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低于年初预期目标0.2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0%,低于年初预期目标7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3%,低于年初预期目标3.2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全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8.75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0.58%,同口径下降10.08%。
——城镇新增就业6263人,完成年初预期目标的107%,城镇登记失业率3.69%,完成年初目标控制在4.0%以内。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省、市下达指标内。
(二)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1.扩投资、促消费,经济运行总体稳定。
有效投资持续扩大。锚定项目攻坚突破主旋律,建立重大项目分级协调机制,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取得有效突破。国家重大项目库共储备项目443个,总投资1247亿元,东区纳入全省“十四五”102项重大工程储备项目46个,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工程被国家发改委纳入“十四五”102项重大工程项目。累计向上争取资金17.05亿元。推出86个区级重点项目,总投资459.6亿元,2022年完成投资71.15亿元,38个项目开工建设,20个项目竣工投产。成功进入2022年全省项目前期工作激励考评前50强。
消费潜力逐步释放。组织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289场次,带动消费超6亿元,依托“攀枝花市第二届阳光花城云上嗨购节”,核销消费券约352万元。引导发展直播带货等新型消费,攀枝花电商直播基地开播175场次,实现网络零售额1.3亿元,占全市比重70%。积极培育特色商业街区,启动“奥林匹克特色商业步行街提升改造”项目试点,铜锣湾广场、金瓯特色街区提档升级,太谷广场特色潮流街(一期)、隆庆大酒店等消费新场景建成投运,培育品牌经济305个、首店经济110个,全时态、全业态消费场景不断丰富。
稳增长政策落地见效。贯彻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制定出台东区扎实稳住经济增长6方面26项具体措施,着力扩投资、促消费、稳就业、保物价,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落实减税降费相关政策,减免各类税费10.43亿元。为16户企业争取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直购电等电价优惠0.45亿元、市场交易用电量1.41亿千瓦时,争取铁路运价优惠6400万元。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统筹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用于支持产业发展,兑现稳岗返还企业1405家、601.2万元。新增规上企业62户、“个转企109户、市场主体3843户。
2.聚焦产业能级,经济增长取得新成效。
工业支撑强劲有力。坚定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狠抓项目攻坚突破,推动实施重点工业项目42个、总投资约275亿元,1450热轧生产线技术改造工程、鸿舰重机钛合金高端零部件机械制造产业建设等项目加快建设;银山钛钢精密钛、钢薄板冷轧生产线,年产60000吨钢绞绳等项目建成投运。园区提质增量工程效果显著,成功创建为全省首批“5+1”重点特色园区[1]、荣获四川省科技创新工作先进园区,携手北京地矿加快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攀钢“钒氮合金”入选“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5G+矿山”项目入选工信部“双千兆”城市建设典型案例。绿色低碳工程加快步伐,银江水电站加快建设,东区光伏发电项目完成初步设计,与中石油、中石化签订加氢站建设投资战略协议。
现代服务业协同推进。持续做强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试点,累计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31亿元人民币。现代物流综合实力整体提升,坤牛物流成功创建国家4A级物流企业。旅游、居家、运动、医养4大特色康养融合发展,成功打造7个“康养驿站”,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覆盖率100%,兰尖城市原点、阿署达星空露营地等文旅产品全新升级亮相,康养旅游接待400万人次、收入突破100亿元。
现代化农业融合发展。重要农产品保供有力,农林牧渔业增长4.8%,粮食产量、蔬菜及食用菌产量、生猪出栏分别增长2.3%、0.6%、3.0%。持续鼓励辖区电商平台开展农特产品直播带货,实现销售额近834万元、增长9.0%。启动省级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创建,加快建设弄密村牛油果现代农业园区。集中力量打造农村集体经济成片发展示范区,成立攀枝花银创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银江镇全年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成功破亿。
3.聚焦发展环境,改革创新迈出新步伐。
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打造公共服务“集成办理”,打通审批绿色通道,重点项目审批时限整体压缩80%以上。加大国资国企改革力度,盘活国有资产资源形成1079项资产资源管理台账,成立渡口公司,重组兴东集团,初步形成“1+2+N”的现代化国资国企管理体制。开展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提升行动,下放乡镇县级行政权力事项126项,街道县级行政权力事项100项。
创新生态体系更加完善。实施高企倍增计划,高新技术企业有效认定数达2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42家。持续推进创新平台建设,省级以上平台达14个,成功申报为四川省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携手攀研院成功转化“纳米二氧化钛”项目,四川金雅汇科技有限公司成为攀西地区首家科技成果混改公司。加强钒钛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超细粒级钛铁矿工业回收世界性难题,年回收超细粒级钛精矿达8万吨以上。成功纳入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名单。
对外招商合作成果丰硕。改革创新招商引资“揭榜挂帅”工作机制,开展多形式招商30次,新签约引进德原化工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东区双龙滩工业固废填埋场建设等项目88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2个,预计招商引资实际总到位资金161.2亿元,其中,省外引进产业项目新增实际投资30亿元。外商投资实际到位资金3123万元。
4.聚焦生态宜居,城市蝶变拓展新空间。
城市有机更新步伐加快。东华山山地运动营地完成示范点位打造,阿署达片区生态修复取得新进展,银江湖片区一期滨江栈道及银江沙滩基本建成。持续推进“复兴炳草岗”行动[2],23个老旧小区更新改造成效凸显,50部既有住宅电梯加装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扎实推进棚改土地利用,拆除棚改房屋41栋,修建停车场13个。新建污水管网14公里,完成天然气置换煤气3.1万户以上。全力实施“纽扣计划”[3],“三横多纵”的交通路网格局不断优化。
城市建管品质整体提升。启动年度创文工作,餐饮油烟净化设备安装实现全覆盖。垃圾分类率达70%,炳草岗生活垃圾分类及收运体系建设项目投入运行。强化市容秩序监管,取缔海德堡、阳光骊景两个重要点位“马路市场”,劝导、清理占道经营和流动摊点2.5万余个(次),规范坐商归店1.2万家(次),市公交公司停车场便民服务点建成投用。“街长制”深入推进,接受群众反映问题650余件(次),处理率100%。
5.聚焦生态绿色,环境质量实现新改善。
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深化。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98.6%,较去年同期上升1.8个百分点;地表水国控断面倮果、雅砻江断面流域水质保持Ⅰ类,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持100%达标;土壤环境质量、风险稳定总体可控,督促完成辖区4座尾矿库渗滤液环境优化改造及专家现场验收。推深做实林长制,植树造林3320亩,森林覆盖率达43.05%。
全面绿色转型步伐稳健。全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印发《关于双碳目标引领下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进清洁能源产业以及支撑和应用产业协同发展。积极包装攀钢钒等超低排放改造项目10余个,争取中央、省级等各项生态环保专项资金累计达1.08亿元。严格落实能耗双控考核要求,完成4家企业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
6.聚焦民生福祉,公共服务得到新提升。
民生底线保障织密织牢。聚焦民生实事,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13.28亿元,占总支出77.47%。把稳就业基本盘,深入开展“援企稳岗”系列活动,新增见习基地10家。社会保险扩面提质,兜底保障坚实有力,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分别调整为家庭月人均710元、923元。聚焦“一老一小”,省级家庭养老照护试点加快实施,恒德社区0-6岁托幼中心建成投用,4个养老服务综合体投入运营。
社会事业更加优质均衡。教体事业稳步发展。创新集团化与学区联盟办学形式,新成立市凤凰小学教育集团,全年吸引约1.7万名周边学生在东区就读。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建成医疗救治方舱医院,规范设置集中隔离储备场所14家。全面完成基层医疗机构布局调整,各村社医保系统全覆盖。公共文化基础逐步夯实,数字资源存量达130TB,东区图书馆荣获四川省人民政府“金熊猫”奖,含章书院分馆经验做法申报全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7.聚焦发展安全,社会治理赢得新胜利。
社会治理大局和谐稳定。持续推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银江镇沙坝村争创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试点、瓜子坪司法所建成全省“枫桥式司法所”[4]。创新治理方式,扎实开展大渡口街道托管银江镇华山村前期工作,开展“星级农户”评选、基层治理“五亮四微”,“街警联动”,推进老旧小区智慧化升级,运用大数据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完善便民服务体系,实现东区街道(镇)社工站全覆盖。
风险防范化解扎实推进。矛盾纠纷成功调解率96%,劳动争议案件调解率88%。全覆盖建立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群众信访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满意率均为100%。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完成“集中攻坚”任务155条,落实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尾矿库)、城市消防、防汛安全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成综合应急指挥平台。食品、药品、特种设备、重要工业产品“四大安全”实现全年“零事故”。
其他经济社会事业统筹推进。启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持续做好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年度测评工作,圆满完成东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国家专项试点任务和第三届东区政府质量奖评选工作。自然资源、审计、计生、人事、统计、物价、粮食、人防、侨台、档案、保密、退役军人事务、工商联、地方志、国家安全、国防教育、优抚安置、民兵预备役、残疾人、民族宗教、工会、精神文明、关心下一代、妇女儿童、爱国卫生、红十字会等工作成效显著。
一年来,全区上下主动作为、攻坚克难,产业结构、创新驱动、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等领域指标持续改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东区发展仍面临诸多风险挑战:财政运行压力较大,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优,投资增势不够稳固,消费稳定复苏仍面临不确定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稳就业压力较大,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等方面风险不容忽视。为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风险和挑战,做好打硬仗准备,付出百倍努力。
二、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工作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东区建区50周年,也是我们加快创建全国百强县百强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起步之年,抓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
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以及王晓晖书记来攀调研指示精神,紧扣市委、市政府对东区的新定位新要求,深入实施区委“一一三五”总体工作思路[5],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以中国式现代化奋力谱写东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草案)
按照工作总体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综合考量基础上提出2023年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9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6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省、市下达指标范围内。
(二)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和措施
1.着力扩需求、强实体,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突出“项目为王”鲜明导向,持续激发市场消费潜力,精准支持实体经济做优做强,筑牢经济恢复发展根基。
持续激发消费潜力。抢抓成昆复线以及丽攀高速全线通车契机,提档升级特色商业街区,积极培育网络消费、时尚消费、体验消费等消费新热点,大力发展新零售、“直播带货”、“网红经济”、“后备箱经济”,打造线上线下消费新场景。有序复苏消费市场,适时组织开展大规模的节假日促消费活动和品牌会展,有效拉动消费需求。依托花城驿站统配体系建设,加快贯通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推动大宗生活商品下乡、特色农产品进城。
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坚持项目为王,围绕招引储备、立项启动、落地开工、加快建设、竣工投产五大环节,主动作为、奋力攻坚,争取形成更多投资工作量。全年推出重点项目50个以上、动态储备“四个一批”重点项目200个以上。争取向上申报中央、省预算内资金项目15个以上、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20个以上。抓实中央、省预算内资金项目建设,确保2022年获得上级资金建设项目100%开工、已开工项目完工率达到50%以上。
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深入实施企业“培育”“护航”行动和“转企升规”专项攻坚行动,优化提升对企服务,鼓励、引导和支持小微企业做大做强,新增规上企业40户以上,新申报“贡嘎培优”“专精特新”企业2户,力争市场主体达到36300户。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持续降低企业基础性经营成本。认真落实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
2.着力抓产业、促转型,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充分利用钒钛钢铁、阳光、清洁能源三大资源,端好“铁饭碗”、做强“钛钒碗”、创造“金饭碗”,加快构建“3+2”现代工业体系、“3+3”现代服务业体系、“3+1”现代农业体系。
提质发展现代工业。大力实施“工业强区”工程,全面加快“延链拓链补链强链”。提升宣传软实力,全力以赴擦亮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金字招牌”。筑牢产业硬支撑,积极争取钛材及纳米材料生产线建设、钒电池电解液产业化制备及应用研发等项目开工建设,力争龙佰集团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无粘结钢绞线生产线建设项目等项目竣工投产。实施园区提质增量工程,加快低效闲置企业腾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和配套能力。稳步推进绿色低碳示范应用,加快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全力推进攀钢5MWp光伏+钒电池“源网荷储碳”、望伦石墨碳化负极材料及配套等静压石墨制品项目建设,力争东区光伏发电项目竣工投运,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优化提升现代服务业。以“服务业发展年”为牵引,充分发挥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战略支点作用,发展专业化、高端化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推进泽瀚物流攀西冷链集配中心项目建设,不断完善提升冷链、快递等专业物流配套设施和运营水平。抓住对外交通改善助推经济发展这一契机,坚持“业态、形态、文态、生态”四态融合发展要求,持续推进文旅产品提升打造,不断深化“四川省服务业强县”建设,认真讲好“三线故事”,做好“阳光文章”,建成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重要节点。
融合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与旅游度假、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业态融合创新发展,建成阿署达农文旅融合产业示范园、弄密村牛油果现代农业园区,开展农事体验、采摘观光,打响“生态农旅游”品牌。持续推进“果然在攀”农业品牌建设,积极培育“攀花”产业,加快推进双龙滩、攀枝花村特色种养殖项目。加快推进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创建,提档升级农产品加工和冷链物流,不断增强买周边、卖全国辐射力和影响力。
3.着力推改革、强创新,有效释放发展动能活力。
把改革开放创新作为根本动力,全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纵深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方位深化开放合作,全面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试点“川渝滇黔藏”五地信息互办互认,畅通“一网通办”平台,加快政府职能转型,打造更加高效利企的政务环境、更加惠企降本的投资环境、更加规范公正的法治环境。推进关键要素市场化改革,实施工业项目用地全域挖潜增效工程,持续推进农村房地一体确权、林权数据整合、集体土地所有权更新。有序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大国有资产资金清理盘活力度,推动实体化项目融资开发。
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探索布局国家级钛医疗器械综合产业基地,主攻“钛+医疗器械”方向。持续深化四川省第二批大众创新示范基地建设,稳步实施关键技术攻关,推动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中伴生资源的高效分离技术研究等6个重点项目技术突破和应用。全力实施企业倍增计划,力争2023年高新技术企业有效数2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45家、技术合同认定5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收入280亿元。
持续深化开放合作。紧扣省委“五区共兴”[6]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攀西经济区转型发展,全力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聚焦共建“天府第二粮仓”、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和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加强与凉山的战略合作。力争全年招商引资总到位资金160亿元以上,省外引进产业项目新增实际投资30亿元以上,全年新签约5亿元及以上项目超过7个,外商投资实际到位资金2400万元人民币以上,货物进出口总额35亿元。
4.着力提品质、拓内涵,加快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
牢固树立精明增长、匠心营城理念,坚持建管并举、内外兼修,在前瞻性布局、精细化建设、柔性化治理上下“绣花”功夫,打造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区。
统筹抓好业态布局。统筹生态、文态和业态,打造城市地标,提升城市品质,用好棚改“金角银边”,修建一批“口袋公园”“文化广场”,全力保障太谷广场特色潮流商业街、攀商•桃源里等街区呈现。抓好东华山山地运动营地、阿署达片区生态修复、银江湖片区等项目建设,展现东区“山、海、湖”地域特色。加快实施“复兴炳草岗”行动,大力推进望江片区城市更新示范项目建设,全面实施20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既有住宅电梯增设20部。
精准谋划建管服务。持续推进城镇生活污水管网和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力争完成老旧小区垃圾分类点位改造43个、老旧燃气管网更新改造78公里、天然气置换煤气4万户以上。全面提升社区生活服务便利水平,因地制宜统筹设置便利店、菜市场、养老托育等便民点位。深入实施“纽扣计划”,加快炳四区中部片区龙滩路、曙北路等路网建设。持续推进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5.着力强保护、抓治理,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减污降碳增绿协同提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友好生态环境建设五年行动,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同步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推动重点能耗企业节能降碳;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实施2023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任务,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率达到60%以上。
做靓生态修复治理。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和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修复治理,进一步落实“林长制”,完成天然林保护修复工作,加快启动攀枝花市东区2023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项目、攀枝花市东区干旱河谷生态脆弱区2023年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有序推动马家田沟入江口片区生态环境系统整治、硫磺沟流域防洪排涝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持续推进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6.着力兜底线、惠民生,促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保障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作为价值取向,回应群众期盼解决民生诉求,突出抓好风险防范化解,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积极解决群众急难盼愁。多措并举稳就业,确保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不少于6000人。加强社会保障水平,推进医保服务标准化、信息化和支付改革,保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在95%以上。健全社会救助服务体系,全面落实救助兜底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推动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项目全覆盖。积极打造“生育友好环境城市”,多形式推进托育基础建设。
优质均衡发展社会事业。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善教学条件,以“新课标”为指导,推进大单元、主题教学等与学科课型建设融合发展。实施场地设施补短板工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深化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医联体合作共建。统筹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深化爱国卫生及健康城市建设,全面启动第四轮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
精准抓好风险防范化解。狠抓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探索建立“平急结合”机关干部下沉一线应急治理工作机制。深入推进“1+8”示范试点成果推广应用,全面启动八五普法,在全市率先创建“智慧矫正中心。开展全区“4+6+N”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加快实现扫黑除恶由末端打击向前端治理转变。常态化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城镇燃气安全隐患治理以及防汛工作,压紧压实安全生产四方责任,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统筹推进其他社会事业。坚持系统谋划,全力做好东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统筹推进自然资源、审计、计生、人事、统计、物价、粮食、人防、侨台、档案、保密、退役军人事务、工商联、地方志、国家安全、国防教育、优抚安置、民兵预备役、残疾人、民族宗教、工会、精神文明、关心下一代、妇女儿童、爱国卫生、红十字会等工作。
各位代表,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繁重、意义重大,我们将坚决贯彻省、市、区各项决策部署,在区委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倾情书写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加快建设产强城优人民幸福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东区展现美好场景!
名词解释
1.“5+1”重点特色园区:按照《四川省“5+1”重点特色产业园区服务促进办法》,从现有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能源化工、先进材料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产业园区中遴选出的贯彻新发展理念、优势突出、创新功能完备的示范园区。
2.“复兴炳草岗”行动:通过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完善炳草岗片区基础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留住城市记忆,重现炳草岗片区活力,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3.“纽扣计划”:深入梳理城市各片区间的交通联系,寻找相对薄弱区域和现实可行的“纽扣”节点,规划新增片区间快捷联系纽带,将各片区像系纽带一样紧密联系起来。
4.“枫桥式司法所”: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突出党建引领安全首位、服务至上,着力把司法所打造成为司法行政系统最坚强战斗堡垒。
5.区委“一一三五总体工作思路” :加快建设产强城优人民幸福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区“一个总体目标”,突出加快建设全国百强县百强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一个引领工程”,实施工业强区、推动江南江北、新老城区高质量融合发展,打造创新创业主阵地、现代工业聚集地、时尚消费目的地、生态宜居公园城、社会示范区“武大领域高地”。
6.“五区共兴”:推动优势地区更好发展、生态功能区更好保护、欠发达地区更开追赶,促进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协同共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