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川西南滇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1-11-16     来源:花城新区管委会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2423

    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认真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全面推动三个圈层联动发展,加快推进攀西科技城建设川西南滇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示范区(以下简称:区域中心城市示范区),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贯彻市委构建三个圈层、加快建设川西南滇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决策部署和两城建设决定,遵循创新为魂、科技立城发展思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公园城市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三三六工程,即:加快建设新城市、培育新动能、汇聚新人才,加速打造科技创新引领区、公园城市样板区、产城融合先行区,加紧推进优化空间布局、壮大新兴产业、促进产城融合、建设公园城市、打造创新平台、深化开放合作等六项重点工作,高质量推动开发建设,力争2025年基本建成区域中心城市示范区,为全面推动攀枝花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发展定位

    (一)科技创新引领区。贯彻工业强市战略,聚焦研发中试转化全生命周期链条,围绕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重大科技攻关,强化三圈联动,引进或联建一批钒钛领域知名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打造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针对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卡脖子技术重点攻关。紧盯阳光医养、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推进康养标准制定,推动医养产品研发。加强与外圈尤其是成渝双城经济圈城市的协同合作,推动创新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聚集,加速培育新动能,打造区域创新要素集散地和创新发展引领区。

    (二)公园城市样板区。贯彻绿色低碳战略,深入践行公园城市建设理念,加快构建一心两轴(一心:三线文化广场;两轴:阳光大道景观轴、三线大道景观轴)为核心的公园城市样板区。按照精细规划、精美建设、精明增长要求,规划建设一批城市公园、绿地、绿道、慢行系统以及登山健身步道,广种花草树木,强化屋顶、道桥、 挡墙等立体绿化,着力构建推窗见美景、出门是公园的城市生活场景。建设三线文化广场等红色文化景点,挖掘三线精神文化和本土历史文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塑造特色人文环境。探索零碳建筑试点,推动智慧城市、未来社区创建,提升中心城市示范区集聚效应。

    (三)产城融合先行区。贯彻精明增长战略,按照产业走高端,城市建精品发展逻辑,以生产、生活、生态为支撑,以高端、高值、高效为目标,加快建设产、城、人、文和谐统一的现代化新城。积极推动阳光康养、文化创意、数字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科技服务业要素集聚和产业培育,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综合科技服务、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构建集生产、服务、消费于一体的多功能城市型经济产业生态圈。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建好主通道,打通内循环,让两城手牵手,新老城区紧密相连,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速推进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合理配套教育医疗、商务办公、展览交流、人才公寓等公服设施,有序布局商务、商业文体等生活配套,构建全龄友好包容的15分钟幸福美好社区生活圈,创建与示范区相匹配的宜居宜业新环境。

    三、发展目标

按照一年启动、三年成形、五年见效发展目标,力争到2025年区域中心城市示范区基本建成。

    (一)打造国内领先的科技创新高地。围绕钒钛、阳光医养、现代农业、新能源等重点产业,强化技术攻关,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到2021年,集聚相关科研院所2家,国内知名钒钛相关科研院所1家,科技型企业3家以上,科技服务公司3家以上。到2023年,集聚相关科研院所5家,国内知名钒钛相关科研院所3家,科技型企业10家以上,科技服务公司10家以上。到2025年,集聚相关科研院所10家以上,国内知名钒钛相关科研院所5家以上,科技型企业20家以上,科技服务公司20家以上,区域累计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约500亿元。

    (二)构建区域领跑的新兴产业集群。快速导入科技研发产业,重点培育数字经济、文化创意、阳光医养产业,优化提升配套服务业,构建“1+3+1”产业体系,打造区域领跑的产业集群,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21年,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营商环境建设,落实产业发展规划,推动招大引强,构建产业生态。到2023年,初步构建产业体系,区域内新增常住人口7万人。到2025年,形成1-2个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在区域内具有突出优势的新兴产业集群,科技研发和数字经济成为主导产业,区域内新增常住人口10万人。

    (三)建设示范引领的宜居公园城市。发挥山水自然资源优势,加快推动公园城市建设新理念、新模式落地落实,加速形成生态环境优美、创新活力凸显、文化经济融合、人文环境和谐的公园城市样板区。到2021年,完成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微型(口袋)公园和花廊、绿道、慢行系统规划布局,天星湖公园、市民健康体育公园建成开放。到2023年,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提升,新建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逐步覆盖,基本实现15分钟公共服务圈。到2025年,6个城市综合公园基本建成,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推窗见美景、出门是公园的城市生活场景基本实现,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特点初步呈现。

    四、工作任务

    (一)优化空间布局。

按照做大做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实现两城一体化发展的目标,科学统筹布局功能空间,合理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着力构建一区两城三园(一区:攀枝花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城:钒钛新城、攀西科技城;三园:钒钛科技产业园、钒钛技术转化生产园、职教产业园)空间格局,明确城市功能分区,预留可持续发展空间。

        1.优化城市功能布局。落实两城一体化发展要求,做好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推动实现国土空间、产业布局、人口规模、环境容量等匹配协调、融合发展,助推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扩园升位。明确攀西科技城各片区定位,渡仁片区为全市公共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数字中心、三线文化旅游区和高品质宜居公园社区,炳四片区为集旅游休闲和居住为一体的城市综合功能区,流沙坡片区为区域职教中心、康养文旅发展区,沙沟北区为城市生态功能居住区。加快钒钛高新区和攀西科技城一体化步伐,钒钛新城主要进行钒钛中试转化生产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成链发展,攀西科技城加快构建新兴产业体系,推进关键技术尤其是卡脖子技术攻关,推动成果转化,为钒钛新城打造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提供支撑。推动一区多园发展,用好国家高新区政策红利和品牌效应,构建以钒钛新城为主导、攀西钒钛科技产业园和五个县(区)园区为支撑的“1+6”园区体系,促进钒钛产业延链强链、提档升级,强力助推攀枝花高质量发展。

        2.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以城市设计、片区控规等系列规划为支撑,配合做好全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攀西科技城控规修编,拓展城市空间,优化交通路网,形成结构完整、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配套体系。推动攀西科技城发展规划与十四五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等多规衔接、融合贯通,统筹加快产业发展,尽快完成流沙坡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城市设计编制,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及流沙坡片区详细规划编制提供支撑。

        3.构建公园城市格局。按照青山绕城、绿道为轴、水系为脉思路,统筹推进公园城市规划布局。青山绕城,以干坝塘、巴斯箐、保安营山体公园构筑公园城市竖向景观、立体画卷,布局望山视线通廊,实施青山修复行动,提升生态空间效能。绿道为轴,以阳光大道、三线大道景观轴,串联体育公园、文化广场、街头绿地并贯通绿道、链接水系,形成花街、花道和绿荫休闲场地相结合的全域公园体系。水系为脉,以金沙江干热河谷攀枝花水资源配置工程和银江水电站建设为基础,加快滨水公园、龙树湖建设,提高水系空间整体性与系统性。

    (二)壮大新兴产业。

    聚焦钒钛、阳光医养、现代农业、新能源等重点产业,以科技研发为引领,大力发展阳光医养、文化创意、数字经济产业,提升集聚能力,推动全市构建钢铁钒钛、阳光康养、新能源和机械制造产业生态圈。

        4.做强科技研发产业。以发展钒钛、阳光医养、现代农业、清洁能源产业为目标,整合市域科研平台,推动离岸协同创新,大力发展科技研发产业,构建研发在攀西科技城,转化在钒钛新城的良性格局,助力攀枝花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扩区升位。到2021年,引入龙蟒佰利联集团研究院等科研院所,推动攀钢研究院、上海大学攀枝花研究院、四川钒钛产业研究院入驻。到2023年,推动大健康检测中心、医康养中心、智慧康养研究中心和医护养一体化养老中心等项目建设,开展康养理论、健康医疗和医养休闲科学研究;整合市域农林科学研究院,引入专业机构,开展现代农业和攀西特色中医药资源科学研究。到2025年,建成国家钒钛制造业创新中心,引进设立攀枝花氢能研究院,开展氢能源关键技术、材料和工艺攻关,推动绿色氢能产业化发展。

        5.做大数字经济产业。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大力推动发展数据中心、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以数字经济驱动城市与产业持续发展。到2021年,完成5G基础设施建设、呼叫中心、中国推介直播基地项目建设,推动布局攀西科技城数字化基础设施。到2023年,完成城市数字化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大数据中心、数字农贸市场和数字社区中心等项目建设,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到2025年,完成攀西数字经济港、钒钛标识解析综合应用服务平台、钒钛产业互联网平台、人工智能数据标注等项目建设,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治理化、数字价值化逐步取得成效。

        6.做优文化创意产业。紧扣三线建设文化,围绕历史文化名城创建,以三线博物馆、三线建设英雄纪念碑建设为重点,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三线精神红色文化传承中心。到2021年,完成三线文化广场、三线建设干部学院等项目建设。到2023年,完成文化艺术中心、城市书房等项目建设。到2025年,完成钒钛文化创意产业园、创新设计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建成三线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园区。

        7.做亮特色医养产业。立足服务阳光康养,以医疗服务、医养结合、休闲养生为核心,重点发展医疗康养、休养度假及运动休闲等产业,构建医疗康复、生态体验、度假养生等多种康养业态,打造具有科技城特色的医养生态。到2021年,编制完成康养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市妇幼保健院建成投用,攀西科技城医院基本建成。到2023年,完成1个大健康产业园、个专类公园等项目建设,推进医养结合标准制定。到2025年,完成一批康养辅助产品研发、生产、上市,建成个康养社区。

        8.做深新兴服务业。围绕科技服务、总部经济、商务会展、职业教育等领域,完善创新服务体系,提升配套服务水平,推动新兴服务业集聚发展。到2021年,完成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中介、科技金融项目布局,推进职教园项目建设。到2023年,完成攀西钒钛科技产业园、人力资源产业园、皇冠假日酒店、城市展览馆、攀枝花科技博览会展中心城市生活美学中心、上恒绿都、领地如享花城里等项目建设。到2025年,城市核心商圈基本形成,新兴服务业集聚发展效能明显提升。

    (三)促进产城融合。

    落实产业走高端,城市建精品发展要求,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速完善产业生态体系,分期滚动开发,平衡投入产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建设人城景业和谐统一现代化新城。

        9.打造城市产业生态。统筹考虑产业需求与城市功能的匹配关系,科学布局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推进新兴产业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到2021年,明确攀西科技城各片区功能定位,推动打造四大片区、十大组团的产业格局,完成十四五区域开发投资收益测算,形成供地、基础配建计划和开发建设时序。到2023年,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创意经济、 流量经济、共享经济,积极引进呼叫服务、软件开发、动漫设计、视频制作、网络配音等新业态。到2025年,依托攀西钒钛科技产业园、市民健康体育公园、城市生活美学中心等载体,培育一批沉浸式文化空间、运动馆、主题乐园、体验馆等新消费体验场景,吸引更多中圈城市年轻人就业生活,区域时尚消费中心基本建成。

        10.完善基础配套功能。围绕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实现产城融合,建好主通道,打通内循环,构建内联外畅、高效便捷的道路体系。到2021年,完成扁桃树路、绒花路建设。到2023年,完成阳光大道南北延线、巴阳路南段、华沙路南北段、弯腰树路、炳园路等主次干道建设,着力推进阳光大道流沙坡段建设。到2025年,完成沙新路、怡居路、学府一街、学府二街、科研路、钛白路等市政道路建设,区域相互连通、城市干线畅通的现代交通路网体系基本建成。

        11.提升城市服务品质。围绕提升服务设施实现产城融合,分批分期推动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满足居民高品质生活需求。到2021年,完成恒邦嘉祥学校、攀西科技城供水枢纽项目建设和地下通道装修,公办幼儿园实现招生。到2023年,完成天星中小学、皇冠假日酒店和干菊路、干桂路等停车场建设,推进智能无接触配送体系、市民健康防疫体系、青少年科普教育中心等项目建设。到2025年,完成天星公租房、少年宫、派出所、消防站、农贸市场、智慧充电桩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金福片区初级中学、弯腰树小学、流沙坡职教园公租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进度,市民高品质生活乐园基本建成。

    (四)打造创新平台。

加快科技创新、融资建设平台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协作机制,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优化,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的跨区域创新体系、发展生态。

        12.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围绕主导产业创新链条,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完善科创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研究和应用转化。到2021年,加快推动攀西科技城双创基地、人力资源产业园、中国农业科学院攀枝花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孵化展示中心等平台建设。到2023年,探索科技创新券政策,建立公共技术服务体系,组建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信息、咨询、开发、试验、推广以及产品研制、设计、加工、检测等公共技术支持服务的机构或实体;联合高校、大院大所共建平台,推动龙头骨干企业及社会机构参与平台建设。到2025年,完成一批创投平台、孵化平台建设,有效扩大创业投资规模,搭建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加速器载体,满足创业企业发展个性需求。

        13.做强融资建设平台。对标天府新区、西部科学城,深化政企联动机制,做大做强投融资平台,推进优化投融建管一体化模式。2021年完成市花投公司2A评级,2022年力争取得商业保理资质并设立公司,推动平台公司做大做强。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结合,深入推进政企联动,优化投融建管一体化模式。探索多元化投入和市场化运作机制,创新融资模式,开拓融资途径,加快形成以政府资本为导向、社会资本为主体、多渠道投资并举的投融资体系,为开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五)建设公园城市。

坚持以人为本,厚植生态优势,推动城市中建公园公园中建城市转变,塑造园中建城、城中有园、城园相融、人城和谐的大美格局,探索山水公园城市建设实践路径。

        14.优化城市公园体系。立足于优化城市规划,推动城市建设符合公园化环境的生态、美学、文化、经济与形态等要求,科学布局可进入、可参与的休闲游憩和绿色开敞空间。到2021年,天星湖公园、市民健康体育公园建成开放,推动以高标准生态通廊串联城市公园,构建类型多样的城市公园体系。到2023年,完成小石潭公园景观修缮水系提升,推进巴斯箐森林公园综合体、天街公园绿道水系环境打造等项目建设。到2025年,完成山地森林公园、弯腰树公园、沙沟北片区口袋公园、花廊绿道提升、智慧健身驿站等项目建设,推进阳光花谷公园、康体台地公园、山谷运动公园、流沙坡儿童公园等项目建设,宜居公园城市特点初步呈现。 

        15.推进立体绿化建设。以立体绿化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发展方向,拓展城市绿化空间,打造具有山地阳光特色的绿化体系。到2021年,明确新建建筑、公共建筑、市政设施立体绿化工作要点,制定区域配套政策,全面推进立体绿化和街景美化,助力创文攻坚。到2023年,实现区域新建边坡、 堡坎绿化覆盖率不低于 50%,推进区域视野区裸露山体、高边坡、地质灾害治理点复绿垂直绿化。到 2025 年,实现区域新建城市堡坎、挡墙、桥体等公共工程立体绿化实施率达 80%,建成区街景美化基本完成。 

        16.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坚持绿色集约发展路线,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推进绿色建造,不断释放绿色发展潜力。到2021年,提高绿色建筑星级,推动区域内建筑尽可能按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设计、建设和运营。到2023年,强化建筑节能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推进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推广使用绿色建材和装配式建筑、BIM技术等绿色建造方式,探索建立碳排放和碳汇指标。到2025年,建立碳资产管理系统,力争创建川西南滇西北首个碳汇交易主体,实现城市品质提升和项目建设储备发展空间双赢 

        17.建设智慧人文新城。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用好三线文化资源,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建设智慧社区,彰显城市魅力。到2021年,依托攀枝花市申报创建历史文化名城的契机,推动提炼三线精神,丰富国家红色精神谱系,带动区域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到2023年,加快打造城市文化标识,建好三线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地标、文化广场和文化景观。到2025年,完成一批智慧交通、智慧市政、智慧旅游、智慧社区建设。 

    (六)深化开放合作。

    认真落实开放发展理念,协同中圈,着眼外圈,围绕科技创新抓招商,紧扣汇聚人才抓产业,推动项目落地,吸引要素集聚,提升发展能级。

        18.推动招商合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推动发展飞地经济,促进资源互补和优化配置,通过柔性引才措施加强人才智力支持,建立重点产业招商项目合作共建、利益共享机制,吸引中圈城市科技企业、研发机构落户,提升园区运营效率。完善政策支持,用好用活各类产业扶持和项目奖补政策,制订重点招引产业专属政策,对经济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纳税强度大的新建项目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为企业入驻创造便利条件。创新招商方式,探索创新头部企业招商、核心节点企业招商、产业集群招商、众创孵化招商等新模式,推进委托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节会招商,加强与行业协会商会合作,推动高质量招商引资。 

         19.汇聚创新人才。落实攀枝花人才新政七条、促进人力资源聚集的十六条政策措施等,围绕科技研发、数字经济、阳光康养和文化创意等发展需要,推动各类人才汇聚。实施人才培引计划,依托职教园建设,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工匠人才,形成5.4万人的青年人才聚集;推进精英人才兴攀计划、紧缺人才聚攀计划,落实青年人才储备计划 ,加快引进创新型人才或顶尖人才及团队,加大成熟型人才引进力度,招募符合重点优势产业急需紧缺人才。落实稳人增人决策部署,创新人才政策,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优化生活环境,推动建设集创新、创业、创意、生活为一体的高端人才集聚区。 

        20.优化营商环境。坚持以企业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抓手,深化简政放权,提升服务效能,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最多跑一次改革,发布零跑腿事项清单, 做好一网通办,提升攀快办效能。优化提升行政服务效能,全面落实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政务服务模式,推广惠企政策一窗通,健全与企业常态化对话机制。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旗帜鲜明鼓励阳光交往,持续转变工作作风,扎实推动廉洁项目共建,着力打造廉洁阳光科技城。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推动示范区建设工作机制,定期研究协调解决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规划、重大问题。落实责任制+清单制,细化任务,明确责任,挂图作战,推动形成一张网、一盘棋的工作格局,以钉钉子精神确保每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二)强化要素保障。认真落实要素跟着建设项目走的要求,指导平台公司通过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等方式推进市场化融资,努力争取土地出让金及时足额返还,积极培植税源,确保应收尽收。有序推进阳光大道南北延线等项目重点部位、主要节点征地拆迁,做好渡仁片区征拆收尾,推进流沙坡、沙沟北区等片区建设用地报批工作。

    (三)强化监督考核。依据示范区建设要求,逐级分解落实目标任务,明晰工作职责,明确时间节点。建立完善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和指导,推进考核结果运用。强化统计工作,准确掌握科技创新引领区、公园城市样板区、产城融合先行区各项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建立健全跟踪机制,推动工作落实到位。

    (四)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载体和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广泛宣传示范区建设进展,积极引导企业和群众参与示范区建设,切实提升群众知晓度和满意度。主动征求社会各界对示范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积极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氛围。

 

 

攀西科技城管理委员会    

2021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