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乡村振兴局 对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82号提案答复的函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2-07-11     来源:市委目标绩效办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XXX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我市二半山区脱贫村乡村振兴工作的建议》(第82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实事求是,遵循乡村建设规律,把科学规划与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市场监管、法治保障等方面的引导、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因地制宜,规划与设计既要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特点、历史文化传统等要素,又能承载现代生活需要,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实现生态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的动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规范有序推进全市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工作。

  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我市分别于2019年、2020年,先后开展了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通过撤销合并乡镇(街道)、村(社区),实现了面积扩大、人口增加、资源整合、要素聚集、结构优化的目标,圆满完成建制调整改革各项工作。

  2019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全市乡镇(街道)由原来的60个,减少为49个,减少11个,减幅18%;乡镇、街道平均面积分别为193.8和6.7平方公里,比调整前增加15%和42%;平均人口分别是1.9和4.7万人,比调整前增加19%和42%;5万人以上的乡镇(街道)由4个增加到8个。

  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全市村(社区)由原来的482个,减少为334个,减少148个,减幅31%;脱贫村由原来的70个,减少为58个,减少12个,减幅17%;村平均面积32平方公里、人口2334人,增幅均为52%;社区平均面积2.8平方公里,人口6602人,增幅均为28%。

  我市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优势互补、有机融合的原则,进一步调优了产业布局。根据便民服务不减、公共服务设施不减、基础设施投入不减的原则,各县(区)对乡镇(街道)、村(社区)进行拆并重组,优化服务半径,推动公共服务配置更加均衡、运转更加顺畅。

  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前半篇”文章,我市已圆满完成改革任务。目前,按照省委要求,正在开展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全市上下立足改革实际积极推动改革成果转化为发展红利,让基层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二)高质量做好全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

  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我市正在开展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的工作,第一批次6个乡镇级片区(包括东区银江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片区、仁和区金沙江农文旅融合发展片区和宝鼎工矿转型发展片区、米易县南部农文旅融合发展片区、盐边县雅砻湾钒钛产业融合发展片区和红格温泉运动康养产业片区)已形成阶段规划成果,完成了市级审查,第二批次8个乡镇级片区正在开展编制资金筹措、编制队伍确定等前期工作。东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等8个村级片区规划正在按需编制,同步推进。

  规划本着尊重乡村空间结构,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原则,优化片区国土空间布局、生产力布局、基础设施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以及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发展布局,充分考虑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地理格局和历史人文背景等条件,综合片区人口、土地、产业等各类关键因素,合理确定片区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推动各片区优势互补、彰显特色,推动片区一体化、差异化发展。

  二、关于“重视农村教育”的建议

  (一)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服务乡村振兴。

  1.开设涉农专业,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我市中等业学校积极开设涉农相关专业,其中攀枝花市经贸旅游学校开设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攀枝花市建筑工程学校开设园林技术专业,华森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农机设备应用与维修专业,助推我市区域农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

  2.实施民族地区免费教育政策,稳固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我市面向民族地区的4个少数民族乡镇、44个少数民族村(社区)、43个少数民族组户籍的学生以及其他农村户籍的少数民族学生,实施攀枝花市中等职业学校免费教育政策,为学制为三年的农村户籍学生免除学费,补助生活费2年,免住宿、书本等杂费补助2年。

  3.增强贫困学生的内生动力,确保乡村教育振兴取得实效。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筑牢人才保障。我市中职学校积极承担涉农专业类职业技能培训,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具备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资质,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人才培养支撑。加强升学就业指导,服务区域发展。中职学校高度重视农村户籍学生的就业与升学发展前景,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中的农村户籍学生加强升学就业指导服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人才。

  (二)搭建就业平台,实施技能培训,助推农民工就业创业稳中有升。

  我市始终将促进农民工就业作为落实“稳就业”、“保就业”任务中的重中之重,建立了162家重点用工企业台账,定期开展“一对一”用工需求调查,依托四川e就业、四川农民工服务平台、攀枝花就业网、攀西人才网以及攀枝花公共招聘网等线上平台多渠道推送企业用工信息。运用农村劳动力调查数据,安排基层劳动保障协理员对有就业需求的农民工逐户逐人上门开展人岗对接服务,精准帮扶农民工转移就业。今年以来,相继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直播带岗”等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全市累计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18场次,提供就业岗位8422个,其中针对农民工招聘会2场次,提供岗位860个。截至目前,全市转移就业农民工约7.6万人,人数较2021年底增长约7%。同时,推进“返乡下乡创业人员”融资服务专项行动,为返乡创业或农村自主创业人员第一时间提供融资服务和创业帮扶。今年以来,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4亿元,其中,向720名返乡创业农民工及农村自主创业人员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亿元,带动就业3312人。

  近年来,抓住“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的契机,着眼于生活、就业和创业等不同层次的需求,将农民工纳入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持续提供多种类别的劳务品牌培训和返乡创业培训。围绕就业市场需求,进一步拓展免费培训项目种类,在原有焊工、电工等工业技能和家政、厨师等服务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上,改进和优化劳务品牌培训工种类别,增加农业技术员、农艺工等40余个涉农工种,并将梨树栽培、番木瓜栽培等30余个专项职业能力纳入补贴性技能培训范围。2016年—2021年,全市共开设免费劳务品牌培训班416期,累计培训农民工超过1.2万人次。今年计划开展农民工劳务品牌培训3000人次,返乡创业培训1000人次,目前,各项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三、关于“发展互联网+生态农业”的建议

  (一)因地制宜发展电子商务新兴业态,积极构建乡村现代流通体系。

  1.开展“数商兴农”行动。结合我市产业特色,培育壮大地方特色电商主体,带动特色产业创新升级,推动电商平台基地与当地政府、农产品企业在产销对接、品牌创建推介等方面深入合作,以本地生鲜特色水果为支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为储备资源,并依托本地资源辐射周边,积极推动“三个圈层”协同发展,擦亮本地电商品牌,大力发展一批本地电商龙头企业。持续推进可电商化的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打造农产品电商优质品牌,发展订单农业,促进农产品品牌建设与地方民俗、旅游等资源创新融合,丰富乡村业态。

  2.发展新型业态。中国推介攀枝花直播基地、阳光米易电商产业(直播)基地相继在我市落地揭牌,培养农特产品村播达人通过构建“直播+电商+网红带货”的新业务模式,进一步助推我市芒果、枇杷、樱桃、西瓜等特色农产品线上销售。开展优质带货主播与特色产品常态化对接,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精准对接与服务。

  3.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继续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推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统筹电商、邮政、快递、交通运输等企业农村网络资源,切实解决边远山区“快递进村”难题,目前我市230个建制村全部实现快递通达,覆盖率100%。

  4.发挥资源优势推进“攀果”出攀。推进“加快打造攀果品牌,扩大芒果销售渠道”工作,通过2021“味美四川”川派餐饮汇、时令节气饮食文化节等活动,展示推广“攀果”品牌。举办第二届攀枝花-京东电商芒果直播节、以网络平台为抓手,将攀枝花特色农产品打造成全网“爆品”,形成区域标杆品牌,增加果农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二)扎实抓好就业增收工作。

  1.抓好资金项目监管。2022年,全市已到位各级衔接资金20090万元,已安排资金18186万元,已安排项目129个,其中产业类项目69个9211万元。加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监督管理,组建衔接资金项目协同监管小组,联合开展监督检查。

  2.抓好产业促增收。与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合作,组织县(区)安排衔接资金290余万元,在中高山大力推广发展魔芋产业,替补核桃产业效益下降导致的中高山脱贫群众收入降低缺口。安排市农林科学院衔接资金100万元,用于支持研究特色水果和蔬菜种业及农产品采后处理技术创新,推动打造我市特色农业“一品牌、两中心”。持续落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鼓励支持脱贫人口发展到户产业,今年新增脱贫人口小额贷款67笔234万元,目前贷款余额2542万元。

  3.抓好村集体经济发展。市委组织部牵头,启动村级集体经济重点攻坚行动,大力实施消薄、提质、评估“三大计划”,针对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不足万元的48个集体经济薄弱村,谋划提出“六个一”帮扶措施,组织35名市级领导干部“一对一”结对联系薄弱村;整合中省、市级财政集体经济扶持资金2300万元,专项扶持37个村发展集体经济。

  4.抓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出台过渡期就业帮扶政策文件,全面落实就业帮扶政策措施,摸排掌握因疫无法外出务工人员信息,加大岗位推送力度,持续扶持帮扶车间、帮扶基地发展,做好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和管理,着重提升就地就近就业比重,实现有劳动力的脱贫家庭至少一人就业。今年新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1830个,目前在岗2289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244人。目前全市1.47万名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实现就业,其中县内就业占比47.5%。创业担保贷款扶持脱贫人口创业16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84万元。

  感谢您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并欢迎今后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攀枝花市乡村振兴局

  2022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