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关于对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12号提案答复的函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2-06-30     来源:市委目标绩效办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XX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以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为契机,开展建设美丽乡村行动的建议》(第12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积极争取增加建设用地规模,为乡村建设提供更大承载空间”的建议

  2020年,我市按照自然资源厅《关于申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的通知》(〔2020〕105号)要求,向自然资源厅上报了米易县撒莲镇作为试点。2021年3月15日,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乡(镇)名单的通知》(川自然资函〔2021〕221号),攀枝花市米易县撒莲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位列其中。项目预计总投资7.8亿元。通过实施农用地土地整治区域7块,预计新增耕地288亩;旱改水25个地块,面积1346亩;工矿废弃地复垦13个地块,预计新增耕地200亩;增减挂钩,拆旧复耕潜力面积2562亩,预计节余指标1793亩。该项目建设期三年,正有序推进,实施后一是可以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二是可以促进耕地连片化,提高耕地利用率;三是可以盘活存量集体建设用地,为城市发展拓展空间;四是可以促进产业融合,助推乡村振兴;五是可以优化基本农田布局,提升空间规划质量。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构建全市土地综合整治推进机制,推进乡村振兴,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有力保障。

  二、关于“以米易、盐边、仁和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乡村建设规划编制试点,推动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建议

  目前,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我市正在开展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的工作,第一批次6个乡镇级片区(包括东区银江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片区、仁和区金沙江农文旅融合发展片区和宝鼎工矿转型发展片区、米易县南部农文旅融合发展片区、盐边县雅砻湾钒钛产业融合发展片区和红格温泉运动康养产业片区)已形成阶段规划成果,完成了市级审查,第二批次8个乡镇级片区正在开展编制资金筹措、编制队伍确定等前期工作。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等8个村级片区规划正在按需编制,同步推进。规划本着尊重乡村空间结构,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原则,以片区为依托,构建具有我市特色的共同富裕乡村单元。按照集约适度、绿色发展要求,综合考虑承载能力、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城乡融合、发展阶段和发展潜力,统筹乡村各类用地空间布局,推动实现土地集约利用。

  三、关于“统筹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布局”的建议

  近年来,市交通运输部门以“建好、管好、养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为目标,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坚持统筹融合、因地制宜,按照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积极谋划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全面提升乡村公路通达通畅水平。截至2021年底农村公路里程达到4179.619公里,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村组为网点,“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的农村公路网络基本形成,支撑群众出行需求。

  农村运输通道规划建设方面,交通部门以支撑农村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重点规划联通县(区)的产业、园区、乡村旅游等点位的线路,提升农村公路服务水平,促进农村地区产业、旅游等发展,全面推进“交通+”融合发展。“十四五”期启动乡镇通三级公路建设,加强对接交通运输厅,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政策支持,有序推进乡镇通三级公路建设。我市已于去年启动撤并建制村畅通工程项目,为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为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当好交通先行。

  四、关于“大力实施一批骨干引水工程”的建议

  我市水利部门牵头制定的《攀枝花市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已由市政府印发实施。盐边县规划基础设施项目204个,其中:安全饮水项目60个,修建抽水站30座,机井100眼,入户管网60万米,供水池30万立方米,受益总人口69721人。米易县规划新建抽水站1座、整治沟渠7.3km、整治蓄水池30000m3,项目涉及白坡乡张门扎村,丙谷镇小河村、雷窝、沙沟村,草场乡晃桥村。仁和区规划基础设施项目56个,其中:安全饮水项目24个,修建抽水站4座,机井11眼,入户管网15000米,供水池9900m³。另外,今年2月,市主要领导就人和渠引水工程(攀枝花水资源配置)、引雅济安项目等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级规划等问题向省委省政府进行了专题汇报。省委省政府已将安宁河流域水资源配置列为全省“二号工程”加快推进,人和渠引水工程、引雅济安、老街子等工程是其中的重大输配水骨干、重点水源工程。

  五、关于“扎实推进乡村生态建设”的建议

  按照“山上增绿、村中添彩”的特色化、多样化目标,结合全市“花园农家”建设和山体生态综合治理,利用乡村山体、集镇空地、村庄道路、农舍房前屋后和庭院、屋顶、围墙(围栏)、挡墙等各种空间实施花景打造,在乡村大量种植冬樱花、红花羊蹄甲、蓝花楹、芒果、核桃、樱桃、清香木、炮仗花等本地特色乡土植物,建设乡村美景,争创森林乡镇、森林乡村、绿化示范村。2021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100余万元,示范打造仁和区布德镇中心村、平地镇迤沙拉村及西区庄上村、金家村等特色美丽乡村。截至2021底,全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乡村”7个,“四川省森林乡镇”5个、“四川省绿化示范村”20个。

  大力实施乡村生态修复和退化林修复工程。一是2021年来,以大规模绿化攀枝花行动为重点,全面开展生态治理与国土绿化,落实退耕还林、干旱半干旱及生态功能区治理等生态环境修复重点项目,推行落实林长制,提升乡村生态环境质量。二是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成果,遵循“统一规划、成片治理、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生态效益优先,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以绿山富民为目的,把退耕还林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林基地建设、扶贫开发等结合起来,全面巩固两轮共31.62万亩退耕还林成果。三是实施湿地生态恢复与治理,安排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200万元用于米易梯田湿地公园项目建设,开展40亩梯田“旱改水”改造,建设水渠4公里、步道1.5km,种植湿地绿化植物。四是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林业产业项目,落实建设资金468万元,实施米易县仙山村、仁和啊喇乡农业综合开发林业产业生态治理,进行林地清理650亩、土地改良720亩、购置并种植良种苗木16650株、管护面积720亩、人工造林201.7亩、森林抚育1836亩,修建蓄水池、主路、标识牌、灌溉系统,购置与本项目相关的设备、肥料等,提高区域生态绿化效果。

  六、关于“狠下功夫保护传统文化”的建议

  一是我们认真开展全市文物普查、归类和认定工作,目前共有国家文物局核定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文物保护点413处,有保护级别的文物单位66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有各类可移动文物7022件(套),2020年9月,国家文物出境鉴定四川站专家对三线建设博物馆馆藏藏品进行了评估定级,共认定珍贵文物345件(套),其中一级文物4件(套)、二级文物18件(套)、三级文物323件(套)。我市已公布和登记的各类文物中既有石斧、石刀、石杵、石锛,木制背柴架、脚耙、船桨、千担、米斗、板凳龙、木柄铁镰刀、石制对窝等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可移动文物,也有刘氏宅、陈氏宅、何家大院、曹家大院、官房客栈等与农耕文化相关的不可移动文物。攀枝花市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已形成,共有80项非遗项目进入了省、市、县(区)三级保护名录,其中15项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级保护名录,22项被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列入市级保护名录,43项被县(区)级人民政府列入县(区)级保护名录。手工桑葚膏制作技艺、盐边国胜茶制作技艺、鸡枞的由来、撒莲芙蓉糕制作技艺、甘蔗皮酿酒技艺、老渡口酒酿造技艺等一大批与农耕文化遗产相关的项目被列入了非遗保护体系。二是依托特色非遗资源,建设了一批体现乡风民俗的微博馆、传习所,形成了以“记住乡愁”为主题的乡村民俗微博馆群和非遗体验基地,为建设美丽乡村行动而增添色彩。三是制定了《攀枝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进一步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

  七、关于“统筹完善市县乡村四级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的建议

  攀枝花已建成1个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5个县(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49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336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集中受理和解决群众的法律服务事项,为群众提供综合性、“一站式”法律服务。充分整合全市律师、公证、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各类法律服务资源,采取“前台同一受理、后台分别办理、结果及时反馈”的运行模式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律咨询、公证、司法鉴定、仲裁等法律服务。上半年,全市公共法律服务机构解答群众法律咨询9000余人次,办理公证事项1200余件,办理司法鉴定665件,受理仲裁26件,受理法律援助1675件。

  强化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集中学法制度,围绕服务乡村法治建设,突出结合攀枝花特点,按照每年至少培养1名的目标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全市各村、社区共计“法律明白人”2179名,不断壮大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力量,促进带动农民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为全面推进乡村、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法治保障。全面完成对辖区内“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复查,已命名的8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称号得到保留。启动“典亮美好生活”民法典进基层主题法治宣讲活动,组建民法典专题法治宣讲团深入重点村社区开展法治宣讲21场次,发放环保袋、法治围裙、宣传单等普法资料4450余份。

  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推动村(社区)法律顾问做好法律把关、纠纷调解、法律服务、普法宣传等工作,切实做到法律把关常态化、纠纷调解规范化、法律服务便捷化、普法宣传精准化、工作流程标准化。推行“互联网+法律顾问”服务模式,加大智能产品投入,延伸法律服务前端,强化数据分析应用,促进网络法律顾问全天候响应、全时段贯通,让群众“抬头能见、举手能及、扫码可得”。2022年以来,全市村(社区)法律顾问共开展法治专题讲座350次,参与化解矛盾纠纷100余件,接待上访群众40余人次,提供法律咨询50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既凸显了村居法律顾问在服务社会、服务民生、服务经济的重要作用,切实解决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感谢你们对我市开展建设美丽乡村行动的建议,欢迎对农业农村工作持续关注。

  攀枝花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