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致富带头人姜鉴芸:从“养殖小白”到“致富能人”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0-12-07     来源:仁和区政府网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她来自农村,在困境中自强自立,在逆境中永不言弃,从“打工妹”到养殖场负责人,从“养殖小白”到“致富能人”,她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意志,不仅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她就是仁和区大龙潭乡大龙潭村大村组村民姜鉴芸。

  在自家的养殖场内,姜鉴芸一边查看猪的生长情况,一边给近百头肉猪、母猪和猪仔投喂饲料,看着多年辛勤劳作的成果,姜鉴芸露出了浅浅的微笑。

  姜鉴芸说:“以现在这个市场价来的话,估计在十多万的纯收入。”

  姜鉴芸自小家境贫寒,2006年,23岁的她就离开家乡到攀枝花金江火车站做列车保洁员。在火车站打工的4年里,她和同样打工的李江相识相知相爱并于2007年结婚。姜鉴芸说,她和李江当时每个月的工资是1500元,每个月基本够一家人维持生活。但她不满足这些,一直在寻找适合的创业机会,2010年,姜鉴芸和李江辞职回家准备养猪创业。

  姜鉴芸来到李江的老家仁和区大龙潭乡大龙潭村大村组,开始摸索着发展养猪事业。起初,姜鉴芸由于缺乏技术和资金,养猪事业一直磕磕绊绊,没有大的起色。

  姜鉴芸说:“我们这些老百姓喂猪它都是很被动的,不存在主动防疫,等到猪生病了才来医,医的钱也比较多,甚至还有一些医不好的情况也有。”

  2014年,由于家里人口多(8人),产业薄弱,她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这样的日子到了2017年才出现转机,这一年,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姜鉴芸贷款5万元,买了20头母猪,扩大了养殖规模。她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村里面组织的养殖技术培训,每次都能看见她的身影,她还主动请教专家,从书本上、网上学习养猪知识。

  然而,从理论到成功的过程中还是意外迭起。2019年,姜鉴芸的养猪规模已经扩大到200头。5月的一天下午,刚从地里忙完农活回家的姜鉴芸,在喂猪的时候发现部分猪在喘气,她根据以往的经验认为是天气热导致的,也没在意,但没过1小时,猪圈里的猪便死了4头,姜鉴芸顿时慌了,这才反应过来,猪得了急性胸膜炎,如果不及时救治,那么猪圈的200多头猪都会面临死亡的风险,损失将高达30万元以上。姜鉴芸马上让丈夫去仁和购回给猪治病的药物和针剂,开始一个个给猪打针上药,一直忙活到第二天天亮。这次的事件教训让姜鉴芸对养猪更加投入,每天泡在猪圈里,对猪宝宝们呵护有加,日复一日,姜鉴芸的养猪事业逐渐走向了正轨。

  姜鉴芸说:“有了养殖经验之后猪也就慢慢的养好了,效益就慢慢的就有了。”

  2019年姜鉴芸养猪的收入达到了30万元,纯利润超过了10万元。

  姜鉴芸说:“政府补贴了百分之四十五的钱来修圈,自己也筹了一点,补贴算下来有三十五六万的样子,然后修起来的这个猪圈能关四十多个母猪,可以关到三百个左右的肥猪,我的目标就是能够把母猪关满。”

  姜鉴芸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在村里开始小有名气,临近的乡亲有困难都来找她,她都不辞辛劳前去帮忙,无偿传授技术经验。

  姜鉴芸说:“虎老俵,给你说哈,冬天来了的话,要注意猪主要的防疫,防寒保暖,圈不要湿,不要冷着,冷着的话它就会咳,口蹄疫疫苗该打的要打了。”

  从2017年到2020年,姜鉴芸为部分贫困户无偿提供仔猪4头。姜鉴芸说,她想利用所掌握的技术帮助邻里乡亲一起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