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易县仙山村探索循环经济新模式精心呵护“脱贫致富之树”成长壮大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20-10-09 来源:米易县扶贫开发局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米易县仙山村属于贫困村,共有村民268户107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9户215人,脱贫攻坚工作以来,积极推动全村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创新探索“康养+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脱贫致富。2015年实现贫困人口整村脱贫,2016年成功摘掉“贫困村”帽子,2019年人均纯收入达15000元。条条宽敞干净的水泥路面、间间整齐的民房、完善的各类公益设施,俨然一副祥和、安康的新农村景象。
“众人拾柴火焰高”,抱团取暖,夯实发展“根基”。发挥党员、村干部率先示范引领作用,协调土地资源,成立农民专合组织,进一步整合资源技术和资金,实行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严把产品质量关,切实提高村民种植、养殖效益。一是成立仙山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成员120户(其中贫困户59户),建成1000平方米核桃分拣仓储中心,合作社目前种植有5100亩核桃、2000亩青花椒、500亩樱桃。发展林果产业实行种植技术共享、病虫害统防统治,实现从“种植—采收—分拣—剥壳—烘干—统销”一体化经营发展模式。注重产品质量,边发展边改良边提升,对核桃、青花椒有序实施矮化嫁接,提高林果产品品质,推进仙山有机食品品牌认证,突出品牌价值效应,实现从产量到质量的跨越,果树成了“摇钱树”“致富树”,昔日的石头山成了“金山银山、绿水青山”,2019年全村实现种植业收入880余万元。二是成立盛云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成员154户(其中贫困户59户),建有标准化养殖场7000平方米,主要养殖牛、香猪、豪猪,配套修建新型沼气池,容量220立方,供88户居民日常生活使用,产生的沼气粪渣作为果树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实现“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生态农业模式。
“合力划桨开大船”,探索创新,塑强产业“枝干”。在成立合作社发展种植、养殖业基础上,建成大型农家乐2个,设置床位160余张,解决了100余名群众就业务工问题,实现联动助推“一三产”健康发展可持续经济。探索创新实施核桃油、花椒油等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打开产品外销市场,提升产业价值。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2018年种植万寿菊4500亩,美化整村环境,实现“卖花”经济效益,吸引游客到村旅游消费,“仙山康养胜地”美誉度与日俱增。通过微信公众号、农村电商平台,加强对仙山村特色农产品宣传,实现“线上线下”销售,目前已和周边地区4家单位建立起仙山村农副产品直销关系,树立了良好口碑,2019年农副产品直销额达到25余万元。
“百般红紫共芳菲”,互惠互利,巩固脱贫“果实”。结合“农民夜校”教学课程内容安排,村“两委”邀请专业教师针对有劳动力的群体进行康养旅游、餐饮卫生服务等方面的知识强化培训,全村整体接待能力进一步提升,群众实现了在“自家门口”打工挣钱的愿望。依托青山绿水、绿色生态,释放特色产业活力,抓实、抓细仙山村“康养+产业”发展的布局规划,壮大特色产业发展规模,辐射配套产业,切实提升专合组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村“两委”鼓励村民入股盛云养殖专业合作社,将贫困户每人每年900元(2018年500元)产业增收到户资金集中整合抱团使用,自2018年起,按照合作社盈余分配制度,以年息10%的收益进行保底分红。2018年合作社社员户均分得1129元,村集体经济分得32680元;2019年合作社社员户均分得1583元,村集体经济人均达62元。
下一步,仙山村将坚持“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持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做优做强“康养+产业”,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理念,着力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一三产互动融合发展,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全面实现由脱贫向乡村振兴的再次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