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掉了“穷帽子”,向党说说心里话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19-10-21 来源:攀枝花日报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六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专门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咬定目标、一鼓作气,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这给我们以巨大鼓舞和鞭策。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推动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近日,三户摘掉了“穷帽子”的群众讲述了他们的“脱贫故事”,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心里话。
“共产党是贫困户的贴心人!”
我叫熊开友,今年57岁,是盐边县格萨拉彝族乡古德村古德组村民,2018年,我家人均收入已经突破13000元。
说起脱贫攻坚好政策给我一家带来的变化,心里的千言万语只能汇成一句话——共产党是贫困户的贴心人!
过去,我家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地里种的就是玉米、烤烟,为了供孩子读书、维持一家人的温饱,我感觉自己那些年就是一头永远都不能停下来的推磨的驴子,除了地里的活计,还要外出打工,感觉苦日子总也熬不到头……
2012年,党中央打响脱贫攻坚战,我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了扶贫政策,有了第一笔产业发展资金,那一年我学会了一个新名词——产业转型。
几年来,乡上、县上专门联系我家的帮扶干部,为我家的事出了不少主意、帮了不少忙。我家新栽种了5亩青花椒、5亩果桑、6亩核桃,养了10多只波尔山羊;享受了贫困户易地搬迁政策,新建了二层小洋楼;2016年底,我家有了第一张存折,有了第一笔存款——15000元,那一夜,我高兴得彻夜难眠……
贫困户最想什么、最盼什么、最需要什么,党和政府就为我们做什么。
我家住在一个名叫马木匠屋基的山梁上,以前因为无路、无桥,我们山上的农产品价格比山下低很多。这几年,新修了5.4公里硬化路、新建了联通桥,如今,我们山上的农产品因为品质好,价格比山下高了,最重要的是,有商贩主动进山收购了。
原来,我们这山上电线老旧,电压不稳,电价还高,如今村里进行了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我家新买了冰柜、大电视、电热水器,为了养山羊,还添置了大功率铡草机,生活品质、生产条件都改善了。
以前,当地人都习惯把我们居住的这座山叫光头山,为什么?因为每年上山砍柴烧火做饭的、烤烟的屡禁不止,山上的树越来越少。这些年,家家用上了沼气,烤烟也用上了电烤房,大家不用上山砍树了,每年植树节,乡里还组织人上山植树,生态环境变好了,我们这些生活在山上的老百姓是最大的受益者。
“幸福一步步来到身边!”
我叫毛银安,今年53岁,是盐边县红果彝族乡松坪子村上松坪子组村民,村里的乡亲都叫我“牛倌儿”,因为这几年,我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牛专业户,去年,我家家庭纯收入达到80000元。
做梦都没有想到,靠着共产党脱贫攻坚的好政策,我这个老高山的彝族农民,在年过半百的时候,还能过上好日子。
我家住在海拔2100米的上松坪子,因为妻子患有精神疾病,家里只有我一个劳动力。村里人都说我是个苦命人,要养活两个孩子,要照顾经常出走或忘记回家的老婆,要侍弄几亩只产苞谷、土豆的山地和几只瘦弱的山羊,贫困,把我压得喘不过气。
2013年,脱贫攻坚的春风吹到了松坪子村,我家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拿到了第一笔产业发展资金——4500元。
我从小就会放羊,搞养殖有经验,而且我们乡下草料丰富、地势开阔,在驻村干部的帮助下,我决定发展天然牧场养殖,买了4头西门塔尔牛和10多只高山羊。搞养殖辛苦,几乎每天都要进山放牧,但是辛苦才能有回报,2015年,我家的牛发展到了20多头,还投资5万元修建了全村最大的牛圈。
从2016年开始,我家收入节节攀升,在红果乡的十里八村创造了奇迹——曾经穷得叮当响的贫困户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户。
党的好政策,让幸福一步步来到身边!
连续几年,一个个项目、一笔笔资金、一批批帮扶队伍随着脱贫攻坚的好政策进入松坪子的角角落落。村里建起了新村部,村组道路铺了水泥,自来水通进厨房了,智能电视也不稀奇了,“农民夜校”还没开课就坐满了人……
还有几件事,这几年我们全家人都买了新农合医保,妻子一年四个疗程的药不到1000元钱。2016年,我们一家人搬进了10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2018年我当上了“讲师”,在“农民夜校”的课堂上,为乡亲们讲解养殖技术,如今我在村里的徒弟已经有了10多个了。村里把我选为致富带头人,我还当选了优秀共产党员。
“全面小康肯定没问题!”
我叫邓小兵,今年32岁,是仁和区中坝乡学房村大竹箐组村民。我家种的百香果不错,去年卖了10万元。
以前我家经济来源全靠种地,一年所得不过几百元钱。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我在修车厂当过学徒、在餐馆打过杂、在工厂“搬过砖”。2014年,我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为党委政府的帮扶对象。当时,乡、村干部和对口帮扶部门的干部时常去看望我父母,还送了鸡苗、花椒苗、芒果苗,但我父母老了,整不来这些产业。
我的“打工生涯”就是这个时候结束的。回家之后,为了找到一个见效快的项目,我把鸡卖了,买了树莓、蓝莓、无花果、姑娘果、百香果等果苗试种。
后来,帮扶干部到我家入户走访时发现鸡不见了,我就带他们到地里看了试种的果苗。他们很支持我的想法,多次请来农业专家教我技术,最终在专家的建议下,我选择了百香果种植项目。
去年初,我申请到了3万元贫困户产业发展专项贷款,把家里的田地整理了,种植了12亩百香果,去年卖了10万元。见到我种的百香果赚了钱,周围乡邻都开始打听百香果种植技术和购买苗木,我也想跟他们分享种植经验,但考虑到购买苗木有点贵,我就开始学习育苗技术,这期间,帮扶单位和农业专家给了我很大帮助。
现在,我已经熟练掌握了育苗技术,建起了5亩育苗棚,免费给周围村民提供苗木,免费给乡亲们开展技术培训和田间指导,然后统一收购销售。
这些年,党委政府不光是从生产上关心帮扶我们,还从生活等各方面对我们进行了帮扶。一位帮扶干部曾对我说:“要从细节做起,管好自己,管好一家人,把环境搞好、生产搞好,脱贫致富不是梦。”我利用贷款和卖百香果挣到的钱对房屋进行了整修,住房条件得到了彻底改善。
通过发展百香果产业,我家年收入翻了几番。去年底,我家已成功脱贫。像我这样的贫困家庭都发展起来了,我相信,全面小康肯定没问题!